在遼寧鞍山這片被稱作“中國南果梨第一鄉”的土地上,20萬畝梨園正孕育着鄉村振興的甜蜜希望。作為鞍山市“一縣一業”特色産業的核心支柱,鞍山南果梨年産量超18萬噸,年産值突破15億元,帶動8萬餘名農戶的就業增收,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向現代農業轉型的生動實踐。
然而,這一“黃金産業”卻長期面臨着“花期怕旱,秋季怕澇”的雙重挑戰。時而發生的氣象災害,更是加劇了産量的大幅波動,讓果農們始終走在“靠天吃飯”的鋼絲繩上:災害發生後靠自籌資金恢復生産,不僅復産周期長,還易因資金短缺錯失下一季生産良機。
破局:政企協同構建風險防護網
鞍山金融監管分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及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將目光聚焦於地方特色農業的發展難題,深入調研鞍山市場特色農産品基本情況及特色農業保險經營現狀,發現轄區特色農險産品適配度有待提升,難以契合本地産業特點,也無法滿足農戶的實際需求。針對南果梨産業“抗風險能力弱”這一痛點,鞍山金融監管分局積極引導保險機構升級創新保險産品,攜手助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帶動全産業鏈發展,為特色農業構築起風險防護網。
在鞍山金融監管分局的積極引導與大力支持下,中華財險鞍山中支敏銳捕捉到南果梨種植戶的迫切需求,主動破題。2024年7月,中華財險鞍山中支組建起一支由農險專家、氣象學者、農技人員構成的“三農”服務專項調研隊,歷時5個月的時間,走遍海城、岫岩、&安等南果梨核心産區,通過深入的田間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研等方式,充分了解了不同種植規模農戶的風險訴求。調研發現,小規模種植戶更擔心自然災害對樹體造成的直接損傷,影響後續産量;而大規模種植戶除了關注樹體損傷外,還擔憂果實減産帶來的市場收益損失。基於詳實的調研成果,調研隊精準繪製出南果梨全生長周期的産業風險圖譜。
以這份産業風險圖譜所呈現的精準洞察為依據,中華財險鞍山中支創新性地提出了“果樹綜合險+天氣指數險”雙輪驅動方案,並於2024年12月正式向鞍山市農業農村局提交《鞍山特色産業保險推介書》,詳細闡述了這一創新方案的設計思路與預期效果。經過多方溝通與協調,最終形成了“政府引導、保險托底、農戶受益”的産業保障新機制,為南果梨産業的可持續發展築牢了堅實基礎。
創新:科技賦能打造精準理賠體系
8月,中華財險鞍山中支成功落地系統內首單南果梨綜合保障試點項目,為當地種植戶提供了1560萬元風險保障,讓鞍山南果梨産業迎來了歷史性的突破。
該項目創新性融合南果梨果樹綜合保險與天氣指數保險,“雙險融合、精準護航”,覆蓋了南果梨整個生長周期,構建起“樹體+果實”雙重保障體系:“果樹綜合保險”針對霜凍、冰雹、風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樹體損傷(例如枝幹折斷、根係腐爛)及果實減産,按實際損失比例賠付;“天氣指數保險”則對霜凍、暴雨、乾旱設定觸發閾值,實現“災害發生即啟動賠付”,無需現場定損即可實現快速理賠。
成效:從風險補償到産業升級
“雙險融合”的保障模式,不僅填補了鞍山南果梨産業專屬保險的空白,更為鞍山特色産業發展注入金融動能。穩定南果梨産量與收入預期,悄然催生了例如南果梨酒、果醬深加工産業新業態,為推動“地理標誌産品”向“高附加值産業”升級拓寬了&&。
展望: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
這不僅是份保險單,更是給果農的“定心丸”。未來,鞍山金融監管分局將指導機構為當地農戶提供更加全面、精準的風險保障,切實解決農戶的後顧之憂,助力鄉村振興邁向新&階。中華財險鞍山中支總經理范海濤&&,該公司將以此次試點為起點,“以點帶面”擴大當地特色産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激發特色産業發展活力,讓金融保險“活水”精準滴灌鄉村振興“沃土”,助力這顆“黃金果”成為拓寬農戶共富之路的重要支撐。
站在萬畝梨園眺望,綴滿枝頭的南果梨映照着果農的笑臉——當金融保險的力量與鄉村振興的時代命題深度融合,這顆“黃金果”正蛻變為帶動共同富裕的“幸福果”,書寫着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