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長9% 金融支持實體錨定重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4 09:20: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7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長9% 金融支持實體錨定重點

字體:

  央行8月13日發布最新金融數據顯示,7月末,社會融資存量規模、廣義貨幣(M2)、人民幣貸款同比分別增長9%、8.8%、6.9%,繼續高於經濟增速。業內專家指出,整體來看,7月末,社會融資存量規模、M2增速均保持在較高水平,體現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為實體經濟提供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受季節性因素、地方債務置換等因素影響,7月信貸增速有所放緩。數據顯示,7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68.51萬億元,同比增長6.9%,較去年同期“8.7%”的同比增速放緩了1.8個百分點。

  業內專家&&,7月是傳統信貸小月,因6月末是銀行上半年業務考核關鍵時點,銀行往往傾向於推動信貸增量前移。同時,6月也是企業半年期經營結算的重要時間窗口,大量企業面臨貨款回收、債務償還、資金清算等剛性需求,這種階段性的資金流動高峰也會反映在信貸數據上。

  此外,今年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對貸款數據的影響依然較大。“還原相關影響後,7月人民幣貸款增速仍明顯高於GDP增速。”業內人士稱,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會對銀行貸款産生置換效應,但長期看有利於緩釋地方債務風險。

  貸款規模保持合理增長的同時,信貸結構出現不少亮點。記者從央行獲悉,7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為35.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8%;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為14.79萬億元,同比增長8.5%,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從信貸資金價格看,貸款利率繼續保持在低位,間接反映信貸較好地滿足了企業與居民的融資需求。據央行披露,7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約3.2%,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約3.1%,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約45個和30個基點。“利率是資金供求關係的價格信號。貸款利率低位下行反映信貸供給相對充裕,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得到滿足,資金需求方獲得銀行信貸支持更加容易、成本更加優惠。”分析人士&&,經過2018年以來多次降息,貸款利率已經處於較低水平。

  社融方面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體現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為實體經濟提供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初步統計,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31.26萬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其中,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3萬億元,同比多增3613億元。

  政府債券增長依然是拉動社融增長的“主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溫彬&&,今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對經濟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明顯提前,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形成合力,帶動社會融資規模保持較高增速。他同時指出,儘管政府債券發行短期內對貸款有一定替代效應,但長遠看,隨着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發揮財政乘數效應拉動總需求,促進財政、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一石多鳥”效應正加快顯現。

  金融總量數據還折射出我國資金循環效率提高。7月末,M2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5.6%,M2與M1的同比增速“剪刀差”為3.2個百分點,自6月以來總體收窄,反映資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環效率提高。

  “相對於包含定期存款的M2,M1主要包括現金、企業和居民活期存款,以及支付寶和微信錢包等隨時可用的‘活錢’。”業內專家&&,今年以來二者“剪刀差”明顯收窄,與經濟活躍度提升的趨勢相符,表明各項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

  多家中小製造業企業向記者反映,過去貸款利率最高達到6.5%左右,現在只有過去的一半,這對企業盈虧的影響是很大的。同時,融資成本下降對提振預期、擴大需求也有積極作用。一家東部省份科技企業&&,這些年一直想更新設備提升産能,但因資金成本壓力未有行動,銀行對其給予20基點的利率優惠之後,該企業立即申請貸款用於啟動新生産線,支持更好地開拓市場。

  “今年宏觀政策的總體基調是更加積極有為,各種宏觀政策也明顯靠前發力,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了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兩重’‘兩新’政策也在加力擴圍。”業內專家&&,按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下半年宏觀政策還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國內經濟循環有望更加順暢,經濟持續回升和有效信貸需求合理增長也是有保障的。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