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閆惠卓)近日,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原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郝福慶在“新康養·新主張·新未來——中國城鄉健康養老主題發布會”上&&,發展銀發經濟需要統籌全局與精耕細作相結合,既要紮實提升傳統服務領域,又要大膽創新發展新型業態。
郝福慶指出,銀發經濟具有産業鏈長、業態多元的特點,貫穿生産、流通、分配、消費各環節,呈現出福祉性、消費性、服務性、未來性、孝慈性和政治性等鮮明特徵。養老金融在銀發經濟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準確把握銀發經濟的發展趨勢和規律,推動健康可持續發展,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有力支撐。
談及銀發經濟的特徵,郝福慶認為,銀發經濟首先是福祉經濟,其核心目的在於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增進老年人福祉,這也是發展銀發經濟的根本出發點;同時,銀發經濟是消費經濟,隨着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社會消費重心逐漸向老年群體偏移;銀發經濟也是服務經濟,其涵蓋生活照料、護理康復、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務內容,這些豐富多元的服務需求,使得養老服務行業的就業前景愈發廣闊;此外,銀發經濟在未來有着巨大的發展空間,屬於未來經濟範疇,該領域迫切需要顛覆性技術的推動以及産業的深度升級。值得一提的是,黨中央在應對老齡化及發展銀發經濟方面已作出重大決策部署,發展銀發經濟能切實讓老年人從中受益,具有顯著的實效性。
從業態角度,郝福慶將其簡單歸納為從老年人需求出發,可以簡單分為衣、食、住、行、用、康、養、文、旅、服十個領域。前九個方面相對直觀易懂,而“服”的概念主要涉及金融服務(如保險和理財)、諮詢服務、專業培訓和行政管理、交流&&服務等。他提到,在發展銀發經濟的進程中,要科學駕馭,做到打開視野、解放思想、精耕細作、重點突破。
“新康養·新主張·新未來——中國城鄉健康養老主題發布會”由中郵保險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