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火箭軍某部一場全流程夜間發射訓練在群山深處打響。夜色掩護下,一輛輛導彈戰車快速向預定地域轉進。
遭遇“敵”無人機偵察,機動路線暴露;某儀器面板出現異常,無法接收指令……行進途中,面對接踵而至的特情,某連張連長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帶領號手靈活應對,順利完成佔領陣地、起豎導彈等一系列課目,對“敵”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夜間發射訓練難度明顯提升,加上臨機設置的各類特情,參訓官兵面臨重重考驗。”該部領導介紹,他們以年度訓練任務為牽引,採取“課目交叉互訓、要素耦合共訓”方式,組織官兵在危局險局中摔打磨礪,提升快速反應、高效協同能力。
筆者在現場看到,指揮所內,指揮員冷靜研判戰場態勢,參謀人員向各分隊準確下達指令;指揮方艙裏,操作號手緊盯屏幕,實時報告參數指標變化;陣地上,數個發射單元引弓待發,做好打擊準備……首輪訓練任務結束後,各崗位號手密切協同,熟練展開撤收偽裝、機動轉進等作業。
“戰場態勢瞬息萬變,快打快撤是提高部隊戰場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該部領導説,近年來,他們利用日常強訓、外出駐訓、演習演訓等時機,集智破解部隊轉進速度慢、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等問題。此次夜間發射訓練,該部機關針對部隊在以往訓練中暴露的短板不足設置多個特情,讓官兵在實戰實訓中錘煉過硬本領。
夜色沉沉,秋風蕭瑟。訓練中,某裝備車行駛至一段小路時,意外遭遇小股“敵特”襲擾。經過激戰,“敵特”雖然被清除,裝備車卻遭到損壞。沒等配屬修理力量趕到現場,駕駛員便和操作號手依靠平時訓練經驗,在微弱光源下快速完成修理工作。官兵爭分奪秒抵達預定陣地,抓住時間窗口,完成模擬發射。
任務結束,復盤展開。參訓官兵認真查擺不足、剖析原因,對照任務採集的戰鬥數據,初步梳理出補差清單。“訓練結束後,我們還將組織官兵開展二次復盤,深入討論這次復盤總結的問題,並採取分組輪訓、骨幹幫帶等措施進行針對性改進。”現場跟訓的該部一名領導介紹,訓練展開以來,機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利用訓練間隙收集了不少訓練“金點子”“好招法”,為下一步優化訓練流程、創新組訓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密林深處,長劍矗立。上級指令再次傳來,參訓官兵迅速奔赴戰位,駕馭導彈戰車向下一個陣地機動,很快隱沒在茫茫夜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