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軍區新畢業軍官學員集訓隊邀請軍區軍史館一名女教員以“弘揚‘老西藏精神’,爭做‘老西藏精神’新傳人”為題,為新排長開展專題教育。這次教育採取故事講述與現場互動的方式,讓來自軍區各個單位的新排長感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助力他們扎根高原、建功立業。
淬火先淬心,育人先育魂。從繁華都市走向雪域高原,從軍校“象牙塔”走向基層“練兵場”,面對身份變化、環境變化、職責變化,新畢業軍官學員們往往存在心理落差。怎麼讓他們迅速融入、賡續精神、傳承使命,那便是要結合實際,強化理論灌輸,在學習領悟中進一步強化衛國戍邊的堅定信仰,砥礪“堅韌不拔、戰天鬥地”的樂觀精神,涵養“英勇頑強、向死而生”的英雄情懷。
“進軍西藏我要去,我愛人要去,我女兒也要去。”這是原十八軍軍長張國華進藏前向組織的表態。老西藏的故事也就從這裡講起,眾所周知,1950年張國華奉命率十八軍進藏,促成了西藏的和平解放;1962年,他指揮對印自衛反擊戰取得勝利;1972年,他在主持會議期間突發心臟病不幸離世,在藏工作17年,戰功卓著、貢獻非凡。可他和十八軍的故事遠不止這些。原本,十八軍原定駐守富庶的川南,中央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決定派十八軍執行解放西藏的歷史任務。面對享受勝利果實與再次征戰、富庶的川南和貧瘠的高原、親人的團聚和再次的分別,十八軍的將士們果斷選擇了後者。“幹部要帶頭起作用,所有人思想都要想通,高高興興去西藏。”在進藏過程中,張國華年僅3歲的女兒“難難”不幸夭折,成為了十八軍進藏的最小“烈士”。授課中,教員講到這裡,學員們屏氣凝神、深有感觸。時過境遷,張國華軍長的模範帶頭作用穿越七十餘年,鼓舞了大家的奮進鬥志。新排長們認識到,功勳卓著的背後,是智慧和奉獻,是身體的透支和親人的別離,是“老西藏”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之魂。
進入新時代,“老西藏精神”仍然煥發光芒,一代代戍邊官兵以實際行動為黨和人民守邊固防,書寫戍邊穩藏的新篇章。教員講到,從高原含氧量不足內地一半的“高原戍邊模範營”到駐守“雪域孤島”,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墨脫戍邊模範營”,新時代的戍邊官兵們永葆奮鬥本色,識大體、顧大局、吃大苦,以“寧可透支生命、絕不有辱使命”的赤膽忠心始終保持初心堅守,出色地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台下也有來自相應部隊的軍官學員,此刻,他們反響熱烈,紛紛&&,作為這支英雄部隊的新傳人,要扛起先輩的旗幟,為祖國和人民守邊固防,繼續奮鬥。
新排長們&&,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要賡續老一輩“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質,不以艱苦博取同情,而以實千彰顯本色,扎根雪域高原,忠誠履行好衛國戍邊的使命職責,為戍邊穩藏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西藏軍區新畢業軍官集訓隊的相關領導&&:“為進一步堅定新畢業軍官學員的理想信念,我們接下來還會通過組織觀看新時代衛國成邊英雄群體事跡紀錄片,邀請‘高原戍邊模範營’等先進集體,參觀軍區軍史館等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塑他們的戰鬥意志,激發衛國戍邊的豪情壯志。”(作者:留紀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