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英國持續強化防務合作-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3 11:08:07
來源:中國國防報

日本與英國持續強化防務合作

字體:

  近段時間,日本和英國防務互動頻次增加,協作範圍擴大。有分析認為,日英兩國防務合作升溫是“北約印太化”策略與日本自衛隊外向化發展趨勢引發的連鎖反應。不過,受多重因素限制,雙方合作呈現造勢大於實質的特點。

  展開多項合作

  近日,日本航空自衛隊完成代號“大西洋之鷹”的跨洲際部署行動。日本首次向歐洲派駐戰鬥機,由4架F-15J戰鬥機、2架C-2運輸機及2架加油機組成的機群降落在英國科寧斯比空軍基地。報道稱,此次行動是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與英國國防大臣希利8月底在東京舉行會談的重要內容,雙方明確&&將進一步加強防務能力建設和安全合作。日本方面還提及,此次戰鬥機赴歐是對2016年英國“颱風”戰鬥機訪日的回訪。

  就在“大西洋之鷹”行動開始前,日英海上協作已先行展開。8月,英國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停靠日本橫須賀港,並與日本“加賀”號直升機驅逐艦、F-15J及F-35戰鬥機展開聯合演習。其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曙”號導彈驅逐艦加入英國海軍航母編隊,赴菲律賓海等海域實施為期約2個月的遠海部署。對於兩國海上合作的未來方向,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詹金斯&&,英日兩國海上軍事互動將“更趨緊密、更注重細節”,雙方計劃建立航母互訪機制。他同時透露,2030年前,英國將組建一支規模更大、包含有人與無人作戰力量的航母編隊出訪日本。

  在防務協作持續推進的同時,日英兩國在軍工領域的合作也同步深化。航天領域,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與英國薩裏衛星技術公司、Vu衛星公司達成合作,計劃構建衛星星座系統,目標在2030年前建成包含100顆觀測衛星的天基衛星群,主要用於地表情報採集。無人裝備領域,英國多家無人機研發企業在英國防務展期間,向日本自衛隊相關部門及合作機構針對性推銷小型無人機模型。戰鬥機研發領域,兩國共同&&,將加快新一代戰鬥機項目(GCAP)研發進程。英國方面明確,將在今年底前敲定項目首批合作方案,推動項目正式進入設計開發與製造階段。水下裝備領域,雙方將探索在“奧庫斯”聯盟框架下,開展水下技術等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雙方各有所圖

  報道指出,英日兩國在軍事領域持續走近,本質上是雙方基於自身利益的相互利用。

  對英國而言,其希望通過拉近與日本的關係,更多介入印太地區事務。近年來,英國將印太地區定位為長期戰略重點區域,持續尋求在該地區建立行動支點。日本作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盟友,擁有較完備的機場、港口及後勤設施,能夠降低英國介入該地區的軍事成本。例如,除階段性派遣航母編隊執行遠洋部署任務外,英國決定在印太地區常態部署2艘作戰艦艇,並依託日本港口進行停靠。

  對日本而言,其希望借助外部力量,逐步實現“國家正常化”目標。近年來,日本不斷突破“和平憲法”限制,推動日本自衛隊外向化發展,這一趨勢受到其國內和平力量反對。為此,日本意圖通過引入英國等域外國家參與印太事務,為自身行動營造所謂“符合國際主流”的輿論氛圍。同時,日本希望通過與英國聯合開展戰術訓練,提升自身作戰能力與遠海投送能力。此次“大西洋之鷹”行動中,F-15J戰鬥機跨洲際部署的實踐,被外界視為日本對未來常態化海外軍事部署的預演。有日本國內智庫稱,與英國合作可以為日本“融入北約軍事合作框架、逐步降低對美國的單一依賴”積累條件。

  合作黏性不足

  有外國軍事專家指出,日英防務互動表面熱絡,但兩國深度合作受地緣戰略不同、實力水平差距及核心利益各異等因素制約,合作黏性存在先天不足。

  英國的防務重心主要集中在歐洲及大西洋地區,日本則聚焦東亞及西太平洋地區。這種戰略側重差異,使雙方缺乏向對方核心利益區域投入大量資源的足夠動力。因此,兩國開展的聯合軍演、遠海巡航行動等,往往呈現“階段性造勢多於常態化合作”的特點。例如,此次日本艦艇隨英國航母編隊完成2個月部署後便返回母港,未參加後續協同行動;日本“大西洋之鷹”行動也更多體現象徵性意義,其機群在歐洲實際飛行次數有限,且未開展實質性聯合訓練。

  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由多國海軍艦艇共同組成,這一配置暴露出英國海軍兵力不足的現狀。日本海上自衛隊則因缺乏獨立作戰指揮體系,難以在高端戰術協同中承擔主導角色。雙方自身能力短板,將進一步加劇協作中的矛盾。在日英F-35B戰鬥機交叉着艦訓練中,雙方因裝備數據共享、指揮權限劃分等問題産生分歧,一體化協同效果有限。

  受區域安全立場不同的影響,英國對日本自衛隊外向化發展保持有限支持態度,不願深度介入日本與周邊國家的爭端。日本對英國維繫全球影響力的目標,也難以提供實質性支持。短期內,日英防務合作難以突破表面熱絡實質有限的局面。

【糾錯】 【責任編輯: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