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家庭的少年兒童緊緊&&着軍隊的前方、前線、前沿,直接關係軍心士氣,事關部隊戰鬥力提升。國防科技大學把培育愛學習、守紀律、懂禮貌、講衞生、會勞動的“五好”軍娃作為“穩心工程”,遵循少年兒童成長規律組建高地星光教育聯盟,創新德、智、體、美、勞“五育”,把幼兒園打造成校園、家園、樂園、花園、田園“五園”,構建起“三五貫通”學前教育育人體系,探索走開軍校附屬子女學前教育的路子。
一、“三五貫通”育人體系承載着軍人子女教育的堅實保障
國家高度重視軍人權益保障,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要解決好官兵的後路、後院、後代問題。2021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向軍人子女提供當地優質教育資源,創造良好教育條件。國防科技大學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的高地,具有大中小一體化貫通的獨特優勢,子女園校絕不能是“洼地”,必須構建目標一以貫之,學段各有特色的一體化育人體系。
高地星光教育聯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依託國防科技大學的人才、科技優勢,以“五育”並舉政策導向為理論基石,以“五園”特色為實踐載體,創新提出“三五貫通”的學前教育育人體系。“三五貫通”,即落實“五育”、共建“五園”、培育“五好娃娃”。“五育”是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五園”是指校園、家園、樂園、花園、田園,“五好娃娃”是指愛學習、守紀律、懂禮貌、講衞生、會勞動。德——家園——品德修養的種子(正義紅),德育是滋養、是塑造、是靈魂的嚮導;智——校園——智慧啟迪的種子(智慧藍),智育是啟迪、是賦能、是能力的開拓;體——樂園——健康活力的種子(健康綠),體育是錘煉、是活力、是生命的保障;美——花園——審美情趣的種子(藝術紫),美育是沁潤、是陶冶、是心靈的昇華;勞——田園——勞動創造的種子(勤勞黃),勞動育人是行動、是創造、是成長的基石。
從實踐中看,國防科技大學的軍娃一直受到國防科技底蘊和軍隊特色的熏陶,有的已經成長為國防科技事業新的骨幹力量,也有的作為基層指揮員奮鬥在部隊一線。高地星光教育聯盟,學前教育領域構建“三五貫通”的育人體系,突出軍人、軍嫂、軍娃和家庭、家教、家風,聚力後路、後院、後代和和平、和諧、和睦,推動子女教育高質量發展,能夠有效解決軍人的後顧之憂,助力軍人全身心投入到強軍事業。
“三五貫通”學前教育育人體系,盡最大努力實現在家園裏立德明志、在校園裏增添智慧、在樂園裏強能健體、在花園裏陶冶情操、在田園裏實踐成長,既是穩軍心惠民生的務實舉措,也是拴心留人、引才聚才的有效手段,推動國防科技大學的子女教育工作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二、“三五貫通”育人體系構建起軍娃學前教育新格局
“三五貫通”育人體系,通過八項建設與十種方式提供發展動能,以五個融合為核心引擎,推動教育理念、資源、場景的全方位貫通,形成政策引領、特色築基、目標導向、多元驅動、融合賦能的閉環生態,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堅實支撐。

聚焦焦點。錨定“五育並舉”坐標,讓“五好娃娃”培養目標成為航向標。從德育鑄魂、智育潤心、體育固本、美育怡情、勞育強能,為每個孩子的成長烙下“正義紅、科技藍、健康綠、藝術紫、勞動橙”全面發展的底色。
凸顯特點。以“打造五園特色”為基調,勾勒出教育的百花園,每一所園都有各美其美的特色定位,在差異發展中搭建多元的成長舞&,更要在交流互鑒中繪就“和而不同”的教育畫卷。
把握重點。緊握“八項建設”齒輪,從課程架構到師資培育,從環境創設到智慧賦能,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抓牢制度建設強根基,做優資源建設擴視野,深化家園校社聚合力,為教育提質提供“四梁八柱”的支撐,每一項重點建設都成為撬動園所優質發展的杠桿。
破解難點。以“10種培養方式”為鑰匙,打開教育瓶頸之門。讓幼兒在生活中養成、在環境中浸潤、在觀察中支持、在自然中探索、在藝術中陶冶、在科技中創新,在問題與方法的碰撞中,讓“難點”轉化為教育創新的“生長點”。
巧用支點。以“五個融合”為杠桿,借課程融合打破教育壁壘,讓知識在聯結中迸發活力;巧用數智化賦能,讓教育突破時空的限制;凝聚家園校社合力,讓教育場域從“單環”變為“同心圓”;貫通古今文脈,讓傳統與現代同頻共振;拓展軍地邊界,讓社會資源成為育人“活水”。在融合中創新,於貫通處生慧,讓每個孩子在多維聯結中形成通達世界的能力。
“三五貫通”育人體系,使學前教育如活水奔流,既守住育人初心,又激蕩創新活力,讓每名幼兒在“通”與“融”的滋養中,在未來成長為有根、有魂、有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創新發展“三五貫通”育人體系的實踐探索
“三五貫通”育人體系,以“五育並舉”為根基、“五園同建”為載體、“五好軍娃”為目標,以“基礎+特色”、“點-線-面”、“共性+特質”為育人路徑,助力愛國強軍的“種子”茁壯成長,彰顯軍校教育的獨特擔當。
一是“五育並舉”築牢“基礎+特色”的育人根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新時代教育的核心要求,高地星光教育聯盟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更注重將軍人精神與育人目標深度融合,形成了“基礎紮實、特色鮮明”的五育體系。
德育為先,傳承紅色基因 。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主題活動、國旗下講話、3月開展學雷鋒專題活動、10月份開展愛祖國、愛家鄉的系列活動等常規載體,培養幼兒的基本道德素養。在此基礎上形成特色鮮明的園本課程,如國防科大星空幼兒園開展的“我是小小兵”園本課程,通過主題活動將軍隊元素逐步滲透到五大領域,並通過區域活動、家園共育、大型活動不斷深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充分體現了軍隊特色。其中大型活動就包含了:軍娃進軍營、定向越野、遠足拉練、親子運動會等。同時園所充分挖掘家長資源,發揮各班家長委員會作用及時收集活動的建議,開展“軍人爸爸進課堂”、“軍娃升國旗”等活動,有了家長們的支持“我是小小兵”園本課程開展得更加豐富,充實,精彩,到目前課程實施近10年時間,在幼兒、教師、家長、園所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這種“基礎德育+紅色傳承”的模式,讓德育既有溫度又有高度。
智育為基,鍛造硬核能力 。智育基礎環節嚴格落實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要求,保障語言、社會、科學、健康、藝術等五大領域的整合與滲透,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與創新能力。園本化、班本化課程建設中,融入“科技智慧”:開設“爸爸國防小課堂”,講解現代軍事科技、國防知識;組織“走進軍營”主題研學,走進國防科大校史館、磁浮快線、科研院所,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開展“密碼破譯”、“武器裝備搭建”等趣味活動,將知識學習與軍事科技思維培養相結合。基礎與特色的結合,讓智育既接地氣又有銳度。
體育為要,錘煉鋼鐵意志 。體能鍛煉涵蓋走跑跳、鑽攀爬等,每天保證幼兒一小時戶外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特色化實踐則聚焦“軍人素養”:引入軍事體能訓練元素,如隊列訓練、障礙跑、負重越野等,鍛煉幼兒的耐力與爆發力;舉辦“小小兵”體能挑戰賽,設置匍匐前進、跨越障礙等項目,讓幼兒在競技中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開展“沙場點兵”親子運動會等團隊活動,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與協作能力。由此實現了“強身健體+意志磨礪”的雙重目標。
美育為魂,涵養家國情懷 。美育包含美術、音樂等活動,培養幼兒的審美感知與藝術表現力。特色化探索中,深耕“軍旅美學”:幼兒創作軍事題材繪畫,如“我的太空夢”主題畫展;編排軍旅題材文藝節目,如合唱《軍娃》、情景劇《爸爸的軍裝》、“紅色故事小劇場”等,開展“軍營環境美育”活動,讓幼兒將製作的火箭、汽車模型裝扮教室,在創作中感受軍人的陽剛之美與奉獻之美。美育因此成為連接藝術與家國情懷的紐帶。
勞育為本,培育實幹精神 。勞育包括園所勞動、家務勞動、社會公益勞動,通過打掃教室、種植花草、社區服務等活動,讓幼兒體會勞動的價值。特色化實踐突出“軍營勞動”特質:設立“營房整理”活動,幼兒學着整理內務,書包擺整齊、被子疊疊好等,培養學生的條理性與專注力;組織“後勤保障”實踐,參與分發物品、活動場地佈置等,讓幼兒在勞動中理解“奉獻”的含義;開展“野區農場”勞作,種植蔬菜、動物飼養,製作美食,體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軍旅傳統。勞育由此實現了“勞動技能+軍人作風”的有機統一。
二是“五園同建”構建“點-線-面”的育人場域。育人離不開環境的熏陶,高地星光聯盟以“五園同建”為抓手,通過“點上突破、線上聯動、面上覆蓋”的推進策略,打造了處處是課堂、時時能育人的園所生態。
以“點”上精準發力打造特色育人節點 。“五園”即紅色文化園、科技智慧園、體能訓練場、藝術美育園、勞動實踐園,每個場域都是一個特色育人“點”。每個“點”都有明確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園一特色”的格局。
以“線”上聯動貫通形成育人鏈條 。將分散的“點”通過主題活動串聯成“線”,實現資源整合與功能互補。例如,圍繞“建軍節”主題,構建“紅色文化園學軍史→科技智慧園探軍科→體能訓練場練軍體→藝術美育園頌軍魂→勞動實踐園做軍品”的聯動鏈條:幼兒先在紅色文化園學習建軍歷史,再到科技智慧園探究軍事科技發展,隨後在體能訓練場進行軍事體能訓練,接着在藝術美育園創作建軍主題作品,最後在勞動實踐園製作軍用包、急救包等手工製品。這條“主題線”讓五個場域的資源形成合力,讓育人過程更具系統性與連貫性。此外,還通過“年級線”“課程線”等不同維度的串聯,讓園所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以“面”上全面覆蓋打造育人生態 。以“點”為基礎、以“線”為紐帶,最終形成“全域育人”的“面”。園所環境整體融入軍事元素,園所場地命名為“智慧廳”、“紅星閱讀室”,“橄欖創意館”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將“五園”活動納入課程體系,實現生活、游戲、課程的有機銜接;建立家園校社協同機制,利用園所地理位置規劃周邊教育資源打造特色的育人環境地圖,形成“家、園、校、社”協同育人環境。邀請家長參與“軍營開放日”,聯合社區開展“國防教育進社區”活動,讓育人從校園延伸到社會。“點-線-面”的推進模式,讓育人場域既有精度又有廣度。
三是“五好軍娃”牽引“共性+特質”的新人培育。“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五好軍娃”既注重幼兒作為“社會人”的共性發展,又突出作為“軍娃”的特質培育向。
在共性發展中培育合格公民 。“五好軍娃”的共性標準與新時代好娃娃要求相銜接,包括品德良好:有基本的規則意識、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愛護環境,如願意幫助同伴、遵守集體約定。能力均衡: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吃飯)、溝通表達能力(能清晰表達想法)、認知探索能力(對周圍事物好奇,喜歡提問)。身心協調:身體健康,有良好的作息和運動習慣;情緒穩定,能基本管理自己的喜怒哀樂,如遇到挫折不輕易哭鬧。這些是幼兒學會獨立的基礎,通過日常行為規範、活動實踐、動態評價等方式,引導幼兒全面發展。
在特質培育中彰顯軍娃風采 。“五好軍娃”強化五個要求,新增“愛學習、守紀律、懂禮貌、講衞生、會勞動”:愛學習,要求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挑戰敢擔當,如在學習中遇到難題能主動鑽研,在活動中遇到挫折能堅持到底;守紀律,要求嚴於律己、雷厲風行、團結協作,如按時完成任務、保持個人與環境整潔、主動幫助同伴等,為培育這些能力,園所開展“軍娃成長營”,頒發“五好娃娃榮譽護照”等,幼兒對自我、同伴更加有認同感。
共性與特質的融合,讓培育“五好軍娃”既具普遍性又具獨特性。園所通過“軍娃成長檔案”記錄學生的發展軌跡,定期舉辦“五好娃娃”表彰大會,邀請軍人家長為孩子頒獎,讓幼兒在榮譽中感受“軍娃”的責任與自豪。這種培育模式,讓幼兒不但品質優秀,又彰顯了軍娃的剛毅與擔當。
“基礎+特色”、“點-線-面”、“共性+特質”的創新實踐,回答了新時代軍校附屬學前教育的育人命題。“三五貫通”育“五好”軍娃的實踐探索,不僅為軍校附屬教育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更彰顯了學前教育在強軍事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防科技大學 蔡偉柯 湯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