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15 16:42:58
來源:解放軍報

KF51“黑豹”坦克身上的“黑科技”有多少?

字體:

    繼俄、美、法推出第四代坦克後,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與匈牙利軍工企業決定聯合研發KF51“黑豹”坦克——

    “萊茵黑豹”駛向何方

    前不久,媒體報道,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與匈牙利軍工企業決定聯合研發KF51“黑豹”坦克。早在去年6月的歐洲薩托利防務展上,該公司首次推出了KF51“黑豹”概念樣車,引起軍迷關注。

    從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到如今的幾場局部武裝衝突,以坦克為核心的裝甲部隊始終是地面作戰的重要突擊力量。隨着信息化戰爭持續深入,以及智能化戰爭初露端倪,坦克發展進入到第四代。俄、美、法研製出T-14“阿瑪塔”、“艾布拉姆斯X”和“勒克萊爾”XLR主戰坦克後,德國也緊隨其後推出第四代坦克KF51“黑豹”。

    據公開報道,KF51“黑豹”坦克的武器系統通過數字化架構連接指揮員與炮手的光學系統和火控計算機,未來可由人工智能操控。高度數字化意味着高額成本,每輛KF51“黑豹”坦克將耗資高達400萬美元,直接影響到未來量産和外銷。畢竟,坦克需要形成一定規模才能發揮完整戰力,想要裝備一支由KF51“黑豹”坦克組成的裝甲部隊,費用不是一般國家所能承受的。

    從一定程度上講,KF51“黑豹”坦克展現了萊茵金屬公司對未來主戰坦克發展的一次新探索。它有何性能特點?能否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請看本期解讀。

    KF51“黑豹”坦克。資料照片

    造坦克,起步就上“快車道”

    自二戰以來,坦克憑藉火力、機動、防護三位一體的優勢,在陸戰中發揮着無可替代的作用,有着“陸戰之王”的美譽。隨着科技發展及戰爭形態演變,各種高效能反坦克武器相繼誕生,坦克在戰場上的地位受到嚴峻挑戰。

    進入21世紀,俄、美、法研製出T-14“阿瑪塔”、“艾布拉姆斯X”和“勒克萊爾”XLR主戰坦克。世界各軍事強國以實際行動證明,坦克仍然是地面作戰的主力裝備,對新一代坦克的探索與研發工作從未止步。

    儘管各國對坦克代際劃分沒有統一標準,但是不同國家在宣稱推出所謂第四代坦克時,其火力、防護力、機動性等方面,都比上一代坦克有明顯優勢。德國萊茵金屬公司也緊跟這一潮流,在實踐中探索第四代坦克發展路徑。

    二戰時,萊茵金屬公司曾走過一段彎路,為納粹德國生産武器裝備。站在歷史和正義的對立面,企業最終自食惡果,大量廠房設備在盟軍空襲中被摧毀。納粹德軍潰敗後,萊茵金屬公司被盟軍全面接管,只允許生産民用産品。直到1956年,萊茵金屬公司才獲准從事軍工生産。

    二戰前,萊茵金屬公司的産品涵蓋迫擊炮、高射炮、坦克殲擊車和半履帶裝甲車等。二戰後,萊茵金屬公司深刻反思歷史教訓。痛定思痛後,企業高層選擇重新啟航——集中資源鑽研優勢領域。1979年,萊茵金屬公司研發的Rh-120型120毫米滑膛炮正式裝備“豹”2坦克。憑藉優異性能,該型滑膛炮讓萊茵金屬公司逐漸在軍工市場站穩了腳跟。

    在推出KF51“黑豹”坦克前,萊茵金屬公司一直深耕火炮領域,沒有自主研製過坦克,僅僅是坦克武器配件及其子系統供給方。在百舸爭流的軍貿市場中,能夠獨立設計製造坦克裝甲車輛顯然比只銷售子系統更有收益。因此,萊茵金屬公司在兼併蒂森·亨舍爾公司等戰車生産企業後,再次走上創業之路。

    起步就上“快車道”,第一次造的就是第四代坦克。KF51“黑豹”坦克的面世,證明了萊茵金屬公司已從火炮躋身到坦克領域。值得關注的是,德國官方第四代坦克項目是德法聯合研製的“歐洲主戰坦克”(簡稱EMBT),而KF51“黑豹”坦克是萊茵金屬公司自籌資金推進的項目。在沒有官方背書的情況下,萊茵金屬公司敢於推出KF51“黑豹”坦克,且與EMBT同&競技,顯示出其多年積澱的技術實力。

    “黑豹”身上的“黑科技”有多少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要想搶佔行業制高點,掌握核心技術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法寶。萊茵金屬公司秉承“技術引領武器裝備發展”的理念,在KF51“黑豹”坦克的設計研發上得到充分體現。

    從公開視頻中看,KF51“黑豹”坦克身披三色數碼迷彩,外部線條硬朗,造型十分科幻。萊茵金屬公司對坦克炮塔進行“美容修形”,使得煙霧發射器和主動防護系統都以“鑲嵌”的形式置於炮塔四週,就連炮塔旁的並列機槍槍管也被包裹隱藏。

    KF51“黑豹”坦克的亮點不只是科幻炫酷的外形,它的身上還有不少“黑科技”。

    一是偵察無人化。坦克的傳統戰場偵察手段,主要是依託瞄準鏡和觀察鏡,在視距範圍內對戰場進行監視。然而,現代戰爭中超視距反坦克武器的運用,越來越影響到坦克的戰場生存率。如何把戰場看得更清、把目標看得更準,是提高坦克作戰能力的重要因素。KF51“黑豹”坦克搭載了一架小型旋翼無人機,將戰鬥員的偵察“觸角”從地面延伸到空中,可以快速發現可能藏匿的單兵反坦克陣地,提升坦克對周邊戰場環境的態勢感知能力,降低被敵軍伏擊概率。

    二是打擊超視距化。KF51“黑豹”坦克除了將火炮升級為大口徑,增大視距範圍內目標的毀傷能力外,還內置了超視距打擊武器——一部4聯裝“Hero-120”巡飛彈發射器。該巡飛彈最大作戰半徑為60公里,進一步提升了坦克遠程打擊能力。“Hero-120”巡飛彈配備通用多模式引信,既能採用空爆模式殺傷開闊地有生力量,也可以採用瞬發模式打擊敵方坦克薄弱的頂部裝甲。在遇到敵情威脅時,任何一名車組成員都能控制“Hero-120”巡飛彈對目標實施超視距打擊。

    三是火控數字化。KF51“黑豹”坦克採用“獵-殲”式火控系統,核心為數字式火控計算機。炮塔上安裝具有自動目標檢測和跟蹤功能的360°攝像系統,可提供全景視野。通過觀瞄系統、激光測距儀、橫風傳感器等車載系統設備,將目標物距離、運動方向、速度、炮膛溫度等數據匯總,利用數字式火控計算機生成射擊諸元數據,控制雙向伺服機構調整火炮高低角,之後炮長只需將觀瞄中的分劃板對準目標即可開火。此外,KF51“黑豹”坦克還配有第三代被動式熱成像儀、激光測距儀和電視攝像機,能夠實現全天候作戰。

    四是信息智能化。得益於後發優勢,KF51“黑豹”坦克的指揮信息系統應用當前先進的智能化技術成果。KF51“黑豹”坦克的車長周視鏡、炮長瞄準鏡、炮塔和車體四週設有內藏式攝像頭,車組成員操作系統採用類似於戰機的“玻璃化”座艙,能在數字化架構下匯聚和展示車輛各傳感器採集到的信息。車組成員通過數字化網絡就能查詢訪問所有傳感器、武器、電源組和其他子系統的數據,做到戰場態勢實時感知,大大提升戰場透明度。這種設計也為KF51“黑豹”坦克後續配備無人炮塔,甚至改裝為無人作戰坦克奠定了基礎。

    從某種程度講,KF51“黑豹”坦克能否被最終定義為第四代坦克還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它已經具備新一代坦克的諸多特徵。

    嘗試另創一種新的風格

    “如果想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要麼開闢一條新的道路,要麼另創一種新的風格。”萊茵金屬公司深知,自身起步晚,想要躋身“第四代坦克俱樂部”,揚長避短才能發揮自身技術優勢。

    在研發KF51“黑豹”坦克時,萊茵金屬公司沒有跟隨西方國家主戰坦克“重裝甲化”的腳步,而是選擇了“輕車重炮”的方案。KF51“黑豹”坦克重約59噸,比德軍現役“豹”2A7坦克還輕了近5噸,動力方面則採用與“豹”2A7相同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因此,KF51“黑豹”坦克具有更強的機動性和越野能力。

    成功學有這麼一句話:“想成功就要揚長避短,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現核心競爭力。”人如此,企業發展亦如是。萊茵金屬公司在火炮炮管研發上造詣頗深,在KF51“黑豹”坦克設計初期,秉持“火力為王”的理念,大膽採用口徑最大的坦克炮——L51型130毫米滑膛炮,比常規120毫米滑膛炮的火力高出50%以上,可以提供更遠射程。正所謂“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矛與盾的較量中,率先升級坦克主炮不失為最優選項。

    此外,KF51“黑豹”坦克配備自動裝彈機,可以發射半可燃坦克彈藥、新型先進長桿鎢穿甲彈,以及先進的智能可編程彈藥。除了火力,坦克的防護性能也至關重要。KF51“黑豹”坦克安裝了複合防禦系統,集成主動/被動防護,可以有效應對來自地面火力的攻擊。

    傳統坦克最薄弱的防禦位置是頂部裝甲,KF51“黑豹”坦克創新使用坦克防攻頂系統。面對各種反坦克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的攻頂打擊,防攻頂系統的智能化可編程彈藥能在極短時間內將來襲目標攔截擊毀。KF51“黑豹”坦克還融合“軟殺傷”與“硬殺傷”防禦理念,一旦發現來襲目標,能自動計算調整攔截模塊。與傳統坦克採用的破片攔截方式不同,當危險來襲時,KF51“黑豹”坦克可利用高爆炸藥空中摧毀目標,進一步提升坦克防護能力和車組成員的生存率。

    總的來看,KF51“黑豹”坦克集中展現了萊茵金屬公司在坦克研製方面的創新能力,也代表了德國軍工企業在未來坦克領域的新探索、新嘗試。但縱觀現代戰爭,技術指標並不能完全代表實戰能力,KF51“黑豹”坦克能否經得起實戰考驗、贏得客戶認可,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周韻 詹乾坤 李會)

【糾錯】 【責任編輯:高強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1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