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澳之間就美英澳“奧庫斯”(AUKUS)三方安全合作夥伴關係産生的齟齬不斷升溫。以特朗普為代表的美國共和黨極右翼反對核潛艇轉讓,主張應優先投資本國而非盟友。拜登政府則開始策劃以新興技術合作補償核潛艇合作的方案,以圖安撫澳方並給自己找&階下。澳方則對美國國會的冗長程序和人事變動憂慮重重,不滿核潛艇合作進展緩慢。兩國三方的相互糾纏和分歧讓“奧庫斯”的前景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黑紗。
“奧庫斯”包括核潛艇和新興技術兩大合作“支柱”。今年3月,三方在美國聖迭戈海軍基地宣布了核潛艇合作(“支柱一”)的詳細方案。根據方案,美國將在2030年代初向澳大利亞出售三至五艘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以美國和英國的技術為基礎合作研製SSN-AUKUS型核潛艇以裝備澳大利亞海軍。通過建立“奧庫斯”,拜登政府將美英澳“印太”安全合作延展到了2055年,實質上是在預設未來30年的亞太安全格局。
儘管拜登政府野心勃勃,想讓“奧庫斯”盡快落地,但部分共和黨議員正在極力阻撓。7月,共和黨25名議員聯名反對拜登政府向澳大利亞出售“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認為這將“不可接受地削弱”美國潛艇部隊的實力,主張美國應把經費優先用於本國海軍,這給“奧庫斯”投下了一道長長的陰影。事實上,以特朗普為代表的共和黨極右翼一直是核潛艇轉讓的最大阻力。如果美國重新回到特朗普式的“美國優先”軌道上來,“奧庫斯”大概率會是“優先”被特朗普取消的協議,一如他2016年上&後的採取的諸多“退群外交”舉措。即便特朗普不上&,共和黨也可能會把對民主黨政府的不滿轉移到澳大利亞頭上。
美國國會在核潛艇轉讓批准程序上的冗長令“奧庫斯”進展十分遲緩,澳方對此大為光火。9月初,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前總理陸克文公開批評美國“荒謬的”官僚體系拖慢了批准節奏。相關進展的緩慢也再次激發了澳大利亞國內對“奧庫斯”的反對,特別是澳大利亞經濟面臨長期疲軟的背景下,澳政府企圖借“奧庫斯”創造工作崗位的承諾落空,反而要面臨愈發高昂的採購成本。此外,從10月初開始美國經歷了為期三周的“眾議長罷免風波”,期間堆積了包括聯邦政府關門問題在內的一大批急迫事項無人處理,國會更無暇考慮美澳核潛艇技術轉讓問題,“奧庫斯”合作被再次拖延。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10月底訪美期間直接將澳方的不滿擺在了&面上,向拜登及新任議長約翰遜施壓,要求美國在年底前批准轉讓協議。儘管有分析認為,約翰遜當選議長後,核潛艇轉讓協議有望獲得批准,但在2024年大選日益臨近、共和黨極右翼話語權大增的背景下,拜登政府是否有足夠多的籌碼説服共和黨支持有利於拜登的議程,值得高度懷疑。
上周,拜登政府派遣由美國國防部、國務院、白宮國安會和能源部官員組成的“高級別”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對外宣稱將審議“奧庫斯”核潛艇轉讓項目,着重與澳方探討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合作。其實,早在今年7月部分共和黨議員開始反對核潛艇轉讓時,《紐約時報》、蘭德公司、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親民主黨媒體和智庫就開始多方鋪墊,宣稱要讓“奧庫斯”向“大科學”項目方向發展,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曼哈頓計劃”,呼籲美方加力與澳大利亞及其他盟友共享人工智能技術。因此,美方代表團訪澳突出人工智能合作的用意,實際是拜登政府考慮到核潛艇轉讓可能長期受阻的前景,企圖用所謂“支柱二”合作給予澳方某種程度的“補償”,以便把澳大利亞繼續拴在“奧庫斯”框架內。
同時,考慮到前不久阿爾巴尼斯訪美前夕突然宣布訪華計劃,中澳關係出現回暖勢頭,美方的這一舉動亦可以被理解為拜登政府對澳大利亞的敲打或至少是“忠誠度考驗”。美方企圖繼續以“奧庫斯”為杠桿撬動澳大利亞為美國長期輸送戰略資源,配合美國“印太戰略”打壓遏華。
在極化政治影響下,美國國內政治現狀無力支撐“奧庫斯”的長期規劃,澳大利亞以極高的預期加入“奧庫斯”,卻逐漸在美國國會及其激烈黨爭的“圍城”中耗盡熱情。當下美澳圍繞“奧庫斯”的爭吵可能只是一個開端,美國國內政治的牽絆讓“奧庫斯”的前路註定不會平坦。(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