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 05 17:23:24
來源:參考消息

美退役上將:這不是科幻,美軍將打造“智能無人機蜂群”

字體:

    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1日刊登了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北約前最高軍事長官詹姆斯·斯塔夫裏迪斯的一篇文章,題為《美軍正朝着更小、更便宜和更智能的方向發展》。作者認為,“鋻於中國正在以美國難以企及的速度發展軍艦、飛機、傳感器、導彈等軍事能力”,美軍的有效應對方式之一是打造成本低廉而智能的無人載具“蜂群”。全文摘編如下:

    在埃裏克·弗蘭克·拉塞爾1957年的經典科幻小説《黃蜂》中,星際戰爭最終由在敵後單兵作戰的殺手決定,每一個殺手都具備兇殘的“蜇刺”能力。

    在一些年代更近的小説中,如《幽靈艦隊》和《2034:下一場世界大戰》,美軍與對手都使用了類似黃蜂的無人載具集群。

    現在,美國國防部致力於將小説變成現實。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宣布了一項計劃,要在未來兩年打造數千個自主無人系統。希克斯説,美國的軍事創新速度太慢,這個被稱為“複製器”的項目將“激勵創新進步,以利用那些小型、智能、廉價和量大的&&”。

    基本思路很簡單。首先,鋻於中國正在以美國難以企及的速度發展軍艦、飛機、傳感器、導彈等軍事能力,因此,我們不僅需要創新,還需要打造適合自己的高科技系統。

    其次,大量小型無人載具可以迅速集結、投入戰場和加入戰鬥——正如我們今天在烏克蘭戰場上看到的那樣。

    更廣泛地來説,“複製器”概念是很多作戰人員長期以來提倡的一種理念:從龐大、昂貴、脆弱的&&(航母、大型飛機、衛星),轉向更輕便、更便宜、更靈活的系統。

    這種觀點在理論上很合理。但在現實中,如何迅速落實這一理念呢?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所需資源的規模。與8500億美元國防預算中用於大型昂貴武器的資金相比,這些武器需要的資金數額——也許僅需數十億美元——只是九牛一毛。但轉變不會一蹴而就。因為我們不能突然停止為大型&&提供資金,把資源全部投入“複製器”項目。它應該更像一個變阻器:資金逐漸轉向更多的新項目,遠離落後的少數項目。

    同樣重要的是,五角大樓11個作戰司令部的負責人需要找到一種與各個軍種無縫合作的方式。傳統主義者和力推“複製器”項目的改革者之間會發生很多激烈的鬥爭。

    一個關鍵改變是將特種部隊、網絡武器和無人載具集群以及一些傳統&&合併。

    在戰場上,“複製器”項目將如何發揮作用?最初的步驟可能是調動兩個不同的小型無人載具群。第一組的數量可能高達數萬,任務主要是監視和偵察,它們將發回海量數據,形成精確的目標圖像。第二步,作戰空間將被交給數百甚至數千台可裝載炸藥的載具。可通過網絡攻擊迷惑敵人的無人機將配合它們,有效“掩蓋”我方力量,同時摧毀敵人的作戰能力。

    這一概念在太空也有意義。新的太空軍成立後應與傳統軍種合作,完善太空中的“複製器”。與其依賴耗資巨大的通信衛星,使用能與地面站保持&&的廉價衛星群或許是明智之舉。

    最後,各方之間的通信&&在很大程度上將通過人工智能實現。能夠瞬間處理數十億條數據輸入,然後比較每個要素的大小、形狀、位置和連通性,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説,對不對?然而,這實現起來比大多數人認為的要容易得多。“複製品”根本不是科幻小説。(編譯/王棟棟)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6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