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 06 09:07:22
來源:澎湃新聞

美新銳戰艦入役:曾經的標杆,如今已無法引領趨勢

字體:

    美目前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萬噸大驅“阿利·伯克”Flight3型首艦交付美國海軍。

    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美國海軍正式接收了從英格爾斯造船廠建造的首艘“阿利·伯克”Flight3型(以下簡稱伯克3型)導彈驅逐艦,該艦被命名為“傑克·盧卡斯”號,這也是美國海軍裝備的第75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該艦前後共進行了4次海上試驗。

    “傑克·盧卡斯”號是美國海軍裝備的第75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

    性能不俗的“盧卡斯”號

    “伯克”級驅逐艦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的一款大型驅逐艦,技術上最大亮點是配備了垂直髮射系統和“宙斯盾”系統,具備很強的防空反導能力,從首艦1991年交付至今,該級驅逐艦不斷改進,衍生出了伯克1/1A、伯克2、伯克2A和伯克3等四個主要改進型號,並且性能不斷提升。

    目前,英格爾斯造船廠還在建造4艘伯克3型驅逐艦,分別是“泰德·史蒂文斯”號(DDG-128)、“耶利米·丹頓”號 (DDG-129)、“喬治·尼爾”號(DDG-131)以及“山姆·納恩”(DDG-133)。根據美國海軍規劃,伯克3型驅逐艦總共將計劃建造22艘。

    此次下水的伯克3型首艦“盧卡斯”號,沿用了此前伯克2A型相同的艦體,因考慮需要安裝最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所以排水量增加到了10700噸,動力系統採用4&LM2500+G4型燃氣輪機,電力系統從原來的3&AG9140燃氣輪機發電機升級到AG9160RF,單&發電功率從3MW提升至4MW,發電量提高28%,空調冷卻量提高22%,耗油量上升8%。伯克3型之前的“伯克”級各型驅逐艦一直有發電不足問題,無法讓雷達全部開機使用。在戰鬥巡航中只能讓四面相控陣雷達輪流開機,只有在確定有目標來襲時,才會同時開啟四面相控陣雷達,這就使得全空域和全時段作戰能力大打折扣。

    艦上的武器裝備也基本採用此前成熟的96單元MK41垂直髮射系統、MK45型127毫米艦炮、AN/SQQ-89水下作戰系統。MK-41型垂發系統可以兼容防空、反導、反潛以及對陸攻擊導彈,能夠發射標準-2MR BLOCK3型遠程防空導彈、標準-3BLOCKIIA型反導攔截彈、標準-6 BLOCK1A型防空導彈、ESSM BLOCK2型中程防空導彈以及“戰斧”式巡航導彈等,具備較強的多用途作戰能力。

    AN/SPY-6(V1)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模塊化設計。

    與之前的“伯克”級驅逐艦不同,“盧卡斯”號是第一艘配備雷神公司最新AN/SPY-6(V1)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宙斯盾”基線10作戰系統的戰艦。該艦可以具備對彈道導彈的探測距離達到了1000公里,還具備對隱身戰機和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探測能力。

    原本伯克3計劃裝備全新一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MDR),包括S、X兩種波段雷達,這種雙波段雷達系統的作戰能力非常強大,但由於AMDR-X雷達在發展中遇到了較大的技術難題,因此導致前幾艘伯克3無法使用AMDR-X雷達,只能配備AMDR-S雷達(即AN/SPY-6(V1)),相比以往的AN/SPY-1無緣相控陣雷達,AN/SPY-6(V1)天線直徑從3.7米增至4.3米,T/R單元數量達到5328個,綜合性能大幅提升。

    2017年,美海軍利用在夏威夷的陸地測試設施對AN/SPY-6(V1)雷達進行了實際測試,發現其靈敏度是SPY-1D的30倍,探測距離是其2倍,並可同時追蹤6倍的目標數量,且同時可提供射控數據鏈傳輸,可制導3倍數量飛行中的防空導彈,並能在後者2倍的距離上跟蹤雷達截面僅50%的物體。因此美軍甚至聲稱SPY-6的綜合性能是AN/SPY-1D的100倍。由此可見伯克3型導彈驅逐艦是一艘具有極強對空探測和目標攔截能力的防空型驅逐艦。

    伯克3型驅逐艦原計劃採用雙波段雷達,由於技術原因被迫放棄。

    後繼無人的伯克3型

    “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的研製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研製目的有兩個:一是用於替換美海軍此前服役的各型老式驅逐艦;二是作為“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的補充,具備“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75%的防空能力,以應對來自蘇聯的反艦導彈飽和攻擊。當1989年9月第一艘“伯克”號下水時,該型艦上首次裝備的“宙斯盾”系統和與之配套的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在那個年代可以説是科幻般的存在,甚至引領了世界導彈驅逐艦的發展方向。

    冷戰結束後,許多國家的防空驅逐艦都是以“伯克”級為參考對象進行研製建造,美國盟友甚至直接引進相關技術建造防空驅逐艦或護衛艦,比如日本的“金剛”、“愛宕”和“摩耶”三型導彈驅逐艦以及韓國 “世宗大王”級導彈驅逐艦不僅全套引進“宙斯盾”系統,連外形都與“伯克”非常相似,而挪威的“南森”級、西班牙的“阿爾瓦羅·巴讚”級護衛艦也引進了“宙斯盾”系統和垂直髮射系統,但外形上區別很大;歐洲另外幾個國家如荷蘭的“七省”級、英國45型以及法國“福爾班”級防空戰艦雖然沒有引進“宙斯盾”系統,但思路也借鑒了“宙斯盾”系統,依然有“伯克”的影子。

    由於“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擁有良好的艦體&&,所以在2011年美海軍停止了CG(X)和削減DD(X)計劃之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成為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唯一選擇。在調整了原CG(X)上相控陣雷達天線尺寸(直徑6.7米縮小至4.3米),重新設計伯克2A上層建築,在艙底加載一定重量的壓載物,並盡可能的採用伯克2A已有的成熟裝備後,伯克3型便橫空出世。

    雖然伯克3性能進一步提升,但無法再次引領大型驅逐艦的發展潮流,因為055型為代表的新一代驅逐艦已經誕生。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國海軍發展伯克3所面臨的困境:一方面是盡可能利用伯克2A的基本設計以求壓低成本;另一方面又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改進,讓這個基於30年前艦體設計的伯克3驅逐艦能滿足未來的海上作戰需要。

    然而這種做法卻會帶來諸多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於受制於基本艦體的設計,導致伯克3所能搭載的防空反導雷達的尺寸和波段無法提供更先進的防空反導性能。另一方面,伯克基本型艦體最初是為了搭載SPY-1D雷達而設計,要在這樣的艦體上搭載比SPY-1D更大、更重的SPY-6雷達,無論艦體空間、重心、供電與冷卻能力顯得捉襟見肘。儘管伯克3借助供電與冷卻系統的升級,目前滿足了SPY-1D雷達的需求,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調整原本伯克2A的供電與冷卻系統設計,並且也大幅消耗了伯克3原本就不多的重量和重心高度余量。因此伯克3將無法滿足接下來30-35年服役期間的改裝和升級的需要。

    由此可見“伯克”級驅逐艦在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之後,已經耗盡了自己的發展潛力,伯克3很可能是“伯克”級家族的最後一抹榮光,而且也無法再次引領大型驅逐艦發展的世界潮流。(作者:邰豐順)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4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