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小麥新技術研發創新團隊中,有一位埃及人的身影,他是埃及農業研究中心大田作物研究所小麥研究部研究員艾哈邁德·埃爾法納。
艾哈邁德·埃爾法納(左二)和中國專家在麥田裏合影。新華網 趙普凡 攝
2022年年底,艾哈邁德·埃爾法納來到雲南,進行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
“我的這趟‘中國行’是為了學習中國的DH技術(小麥×玉米雜交産生小麥雙單倍體技術),提升埃及的小麥育種技術。”艾哈邁德·埃爾法納對此行充滿期待。
“DH技術是通過小麥和玉米雜交,把選育小麥新品種的周期從8至10年縮短到4至5年。”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小麥育種專家楊木軍介紹説。
艾哈邁德·埃爾法納展示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小麥新技術研發創新團隊培育的小麥單倍體苗。新華網 趙普凡 攝
艾哈邁德·埃爾法納能夠實現這次“中國行”,得益於發展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計劃。該計劃於2013年啟動,是中國“科技夥伴計劃”的重要內容,旨在落實“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促進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培養青年科技領軍人才,促進國際科技合作。
艾哈邁德·埃爾法納和楊木軍在小麥基地察看DH育成品種。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楊木軍介紹,DH技術應用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在南亞、非洲等小麥主産國家推廣應用。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從2015年至今,來自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埃及、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的多名青年科學家,先後來到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新技術研發創新團隊學習DH技術。
在中國期間,艾哈邁德·埃爾法納作為團隊成員直接參加團隊的科研工作,同時也利用本國的科研材料和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的實驗室及技術&&,培育適合本國的育種材料。
航拍鏡頭下的麥田。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策劃: 劉加文
執行策劃: 韓海闊 翁偉慶 楊定都
統籌: 湯丹鷺 李霞 羅春明
編輯: 王慧娟 李小雨 田明 劉丹 劉小軍
攝像: 趙普凡
後期製作: 羅春明 王碩
撰稿:張瑪睿
視覺設計: 劉娟 楊霽昕 游娟
鳴謝: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新華網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