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6月23日刊文稱,過去10年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大提高了其測繪能力。中國領導層認為,獲取高質量地形數據對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至關重要。因此,人民解放軍通過整合來自文職機構的信息、開發用於共享戰場偵察情報的新&&,以及讓戰場指揮官能夠獲取更多地理和導航數據,提高了其測繪系統的質量。
文章摘編如下:
技術創新和體制改革的這種結合,預示着人民解放軍為了在戰術上更加熟練以及增強執行聯合作戰等複雜任務的能力所做努力將取得成效。
可以從解放軍出版的權威和半權威學術文本中,收集到中國加強其軍事測繪能力背後的根本原因。這些文本認為,獲得準確的地理空間信息是實現現代聯合作戰的關鍵因素。
解放軍認為測繪工作的重要性在增加,這反映在其不斷變化的組織結構和任務集上。目前,負責承擔測繪任務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一個負責收集和分發戰場空間情報的主要部門。
“戰場環境保障”這個術語反映了此種方法的綜合性。該術語被人民解放軍用於描述現代測繪任務的整合性質,包括從軍事導航到海洋學等範圍廣泛的眾多任務集。人民解放軍還擴大測繪工作的範圍,超越了支援地面部隊這一傳統重點。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一名旅級指揮官指出,其目標是“從陸上保障向多維空間保障轉變”。
為完成戰場環境保障這一新任務,戰略支援部隊有兩條努力主線,重點是擴大所收集數據的數量,同時也確保戰地指揮官能夠輕鬆可靠地獲取這些資源。
第一條努力主線的重點是,通過繪製以前難以進入的環境(如密林、沙漠和孤島)以及中國周邊地區,為解放軍填補戰場空間數據“盲點”。
與此同時,戰略支援部隊試圖建立新&&,以整合遙感和地理空間數據。例如,戰略支援部隊的旅級部隊已嘗試開發和採用用於地形建模和作戰規劃的“流動測繪”應用程序。這些所謂“電子沙盤系統”通過提供農村和城市環境的三維模擬改進了早期模型。
第二,戰略支援部隊編制的“數據成果目錄”是其構建“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體系”這一總體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放軍在地理空間情報分發的合理化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有了更清晰的請求和提供信息的程序。在未來,旅級及以上級別的解放軍指揮官將能夠獲取更廣泛的跨軍種信息。
最後,戰略支援部隊在向其他軍種提供戰場偵察數據方面作用增強,標誌着其作為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提供者的角色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將戰略支援部隊納入例行聯合訓練演習,是一個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事態發展,表明解放軍在將其長期以來進行聯合作戰的願望全面付諸實踐方面,正取得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