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非洲東北部的蘇丹共和國再次爆發武裝衝突,主要戰場集中在首都喀土穆以及周邊地區,這個曾深陷內戰深淵的國家再度面臨戰亂。
如今,當蘇丹軍隊的米格-29戰鬥機再次在喀土穆上空轟鳴而過,人們又將,目光聚焦到了這支幾乎是從誕生之日開始就為了內戰而生的軍隊。從總體實力上看,蘇丹軍隊的空軍和陸軍即便在整個東北非地區來説也是不可小覷的力量。
在此次武裝衝突中,蘇丹空軍出動了米格-29戰鬥機。
空軍:規模不小,裝備三代機
蘇丹空軍的總兵力僅有1.3萬人,不過現役各型軍機的數量卻達到了200余架,每萬人擁有的軍機數量甚至超過了很多軍事大國,可以説相當“奢侈”了。不過,具體來説,蘇丹空軍現役軍機中性能較為先進的型號還是比較少的,戰鬥力最強的只是11架米格-29SE/UB戰鬥機和3架蘇-24M戰鬥轟炸機。
其中,米格-29SE是米格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以俄軍自用版本米格-29S為基礎研發的出口型號。當時,米格公司針對早期型米格-29戰鬥機超視距空戰能力較弱的缺陷,為米格-29SE改裝了N-019ME多普勒火控雷達。該雷達與俄軍自用版本相比,在一些主要性能上有所降級。
但是,為了增強出口的競爭力,米格公司特意為N-019ME火控雷達增加了可以同時攻擊兩個空中目標以及發射出口型R-77中距空空導彈的空戰能力,總算使得米格-29SE有“説得過去”的超視距空戰能力。不過,對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説,比如蘇丹,其實並沒有很強的超視距空戰需求。所以,通常米格-29SE配套使用的還是以R-27T1、R-27ER1和R-27ET1等上一代中距空空導彈為主。
此外,為了替換戰機上原有的俄軍自用版本航電系統,米格公司還為米格-29SE更換了不少西方制式的航電設備,比如AN/APN-118多普勒導航系統、TNL-1000 GPS接收機和ILS-71儀表着陸系統等。
蘇丹空軍在2001年從俄羅斯訂購了10架米格-29SE單座戰鬥機,並且配套訂購了2架米格-29UB雙座型戰鬥教練機,用於培訓飛行員。這些戰機在2004年完成交付,不過在2012年失事墜毀了一架。以俄羅斯航空企業的售後服務以及非洲國家空軍地勤人員保障水平來説,蘇丹空軍至今仍有可以用於作戰的米格-29戰鬥機可以説是一個“奇蹟”了。在此次內戰的相關視頻上我們可以看到,米格-29SE戰鬥機多次發射無制導的S-24型240毫米大口徑航空火箭彈,打擊地面上的蘇丹快速反應部隊(RSF)目標。
與米格-29戰機相比,蘇丹空軍現役3架蘇-24M戰鬥轟炸機的身世則要曲折得多,因為它們來自另一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白俄羅斯。早在2012年初,當時的白俄羅斯還是一支東歐地區頗有實力的空中力量,除了21架蘇-27P戰鬥機,其最強大的武器則是23架蘇-24M戰鬥轟炸機和12架蘇-24MR偵察機。不過,就在這一年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決定大幅削減軍費以用於提高社會福利,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從蘇聯時代繼承下來的重型戰機。
蘇丹空軍裝備的米格-29戰鬥機。
於是,在2013年,白俄羅斯向蘇丹出口了至少4架蘇-24M戰鬥轟炸機。從數量上看,蘇丹空軍現役3架蘇-24M應當屬於可以執行作戰任務的戰機,其他同型戰機大概已經成為了“零備件供應者”。畢竟對於白俄羅斯來説,其也不具備足夠的蘇-24M戰鬥轟炸機維護保障能力,在很多方面還要求助於俄羅斯,所以“拆東墻補西墻”可能是唯一的辦法。
除了上述兩型戰機,蘇丹空軍現役其他型號的軍機還包括:3架米格-23MS戰鬥機、7架殲-7N戰鬥機、15架蘇-25A/UB攻擊機、20架強-5ⅡA攻擊機、5架K-8中級教練機、6架FTC-2000戰鬥教練機、1架C-130H運輸機、1架伊爾-76TD大型運輸機、24架米-8/171運輸直升機,43架米-24/35武裝直升機等。其中,15架蘇-25A/UB攻擊機是同樣來自白俄羅斯的二手戰機,而最新服役的6架FTC-2000戰鬥教練機是蘇丹空軍少見的全新武器。2018年,蘇丹空軍為這6架遠道而來的戰機舉行了隆重的服役儀式,該機除了擔負高級訓練任務外,最主要的就是兼職作為多用途戰鬥機使用,因此配備了較為齊全的機載彈藥。
在此次內戰中,蘇丹快速反應部隊以地面輕型摩托化部隊為主,並沒有自己的空中力量。不過,為了遏制蘇丹政府軍空軍的對地打擊,蘇丹快速反應部隊非常明智的將進攻重點放在了喀土穆周邊的各個軍用機場上。而這裡正是蘇丹政府軍空軍力量中最為脆弱的一環。所以,蘇丹快速反應部隊通過快速進攻,很快就佔領了多個機場,不僅繳獲了蘇丹政府軍空軍的多架FTC-2000戰鬥教練機、蘇-25攻擊機、米-24/35武裝直升機,還順帶扣押了埃及空軍駐紮在梅羅威空軍基地的多架米格-29M2戰鬥機及其飛行員、地勤人員。
為了防止這些戰機被蘇丹快速反應部隊所利用,蘇丹政府軍空軍與埃及空軍已經採取聯合行動,將其摧毀在機場上。因為在非洲的諸多戰亂地區,充斥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各類雇傭兵,其中也不乏飛行員這種少見的技術人員。最為典型的就是在1999年至2000年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裏亞的邊境衝突中,由俄羅斯雇傭兵飛行員駕駛埃塞俄比亞空軍的蘇-27戰機,在兩次空戰中各擊落了1架由烏克蘭雇傭兵飛行員駕駛的厄立特裏亞空軍的米格-29戰機。
陸軍:坦克不少,戰力有待觀察
蘇丹陸軍總兵力約5.4萬人,主要裝備依然是以蘇/俄等國家的産品,包括200余輛VT-2主戰坦克、62輛59D主戰坦克、110輛T-72M1主戰坦克、60輛T-55主戰坦克、20門2S1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20門BM-21型“冰雹”122毫米多管火箭炮,以及不明數量的WS-1B型300毫米遠程火箭炮、俄制D30型122毫米牽引榴彈炮。
此外,蘇丹陸軍還裝備有800余輛各型裝甲戰車,型號包括:BMP-1型履帶式步兵戰車、BTR-60/70型6×6輪式步兵戰車、WMZ551B型6×6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WZ523型6×6輪式步兵戰車等。在網絡上出現的蘇丹內戰視頻和圖片中,我們就可以看到T-55主戰坦克和WMZ551B裝甲車開上街頭的場景。
蘇丹陸軍裝備的主戰坦克。
從具體型號上來看,蘇丹陸軍的裝備水平即便是在北非地區也算不上一流水平,性能最好的不過是引進的VT-2主戰坦克以及從俄羅斯採購的二手T-72M1主戰坦克。但是,如此多的坦克、裝甲戰車對於僅有5.4萬人的蘇丹陸軍來説,也是綽綽有餘了。
不過,蘇丹陸軍實際戰鬥力還有待觀察。在之前與反政府武裝的戰鬥中,蘇丹陸軍經常“吃大虧”。尤其是在2016年4月一次護送運輸車隊的行動中,一支由BMP-1型履帶式步兵戰車、WMZ551B型6×6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和WZ523型6×6輪式步兵戰車組成的機械化部隊,竟然遭到僅有武裝皮卡的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SPLM-N)伏擊而潰不成軍,所有車輛裝備均被後者繳獲。所以,此次面對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蘇丹快速反應部隊這支號稱有十萬之眾的地方武裝,蘇丹陸軍不懂表現會如何。在筆者看來,內戰中影響最大的是無辜百姓,希望衝突早日結束,讓和平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