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 21 15:23:46
來源:環球時報

挑戰飛機坦克!俄烏衝突初期發揮巨大作用的單兵武器為何“風光不再”

字體:

    原標題:單兵武器挑戰傳統戰爭巨獸!但其神話光環正逐漸消退

    在回顧過去近一年的俄烏衝突進程時,有一類武器的作用不容忽視——單兵武器。無論是“毒刺”“星光”等便攜防空導彈,還是“標槍”和NLAW等反坦克導彈,都曾在俄烏衝突初期發揮了巨大作用。但隨着戰事延續,單兵武器的作用下降明顯,凸顯其尚無法取代戰鬥機和坦克等傳統戰爭裝備。

    英國“星光”便攜防空導彈

    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

    肩扛防空導彈“以弱擊強”

    俄烏衝突爆發時,由於烏軍主力尚在頓巴斯一線,遭到俄軍重點進攻的基輔、哈爾科夫和敖德薩等方向局勢危急。烏軍最終成功抵擋俄軍裝甲集群的原因,除了俄方自身因素外,烏軍大量使用的單兵武器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俄烏衝突爆發的當天,俄軍空降兵在卡-52、米-35武裝直升機的支援下,搭乘米-8運輸直升機從白俄羅斯出發,突擊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的安東洛夫機場。但在這次突擊中,烏軍地面部隊使用便攜式導彈擊落俄軍直升機,成為當天鼓舞烏克蘭士氣的頭條新聞。法新社的統計顯示,從去年2月24日到5月26日,“烏克蘭天空充滿了防空導彈,對直升機來説是死亡陷阱”。報道還引用追蹤俄烏衝突的“Oryx”網站數據稱,俄軍至少損失了42架直升機,特別是隨着烏軍肩扛防空導彈的大量部署以及作戰經驗的不斷積累,俄軍直升機的損失數量直線增加。

    曾負責法國特種部隊直升機分隊指揮的法國退役將領帕特裏克·佈雷索斯&&,“我們看到俄軍直升機白天在離地面100米高的地方飛行,很多直接被擊落。這是非常危險的直升機使用方式,它們應該盡可能採取靠近地面的夜間行動,才能避開敵人的便攜式導彈。”

    俄空天軍戰機也面臨同樣的遭遇。根據烏克蘭方面的戰報,僅3月5日開始的20多個小時內,就有多達10架俄軍戰機被擊落,包括2架蘇-34戰術轟炸機、2架蘇-25攻擊機、2架米-24/米-35、2架米-8直升機和1架“海鷹-10”無人機。西方鼓吹這些戰果大都是美國“毒刺”導彈造成的。但也有分析認為,當時烏軍裝備的“毒刺”導彈數量有限,大量使用的其實是蘇聯時代“針”式肩扛防空導彈。此後,西方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援助了大批便攜防空導彈,包括美國“毒刺”、英國“星光”和法國“西北風”等不同型號。在戰事最緊迫的時候,烏克蘭要求西方每天援助500枚“毒刺”導彈。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注意到,俄烏衝突第二階段以來,俄軍直升機和戰鬥機的戰場損失率大幅下降,但這是由於烏軍裝備的單兵防空導彈限制了俄軍空中力量出動頻率的結果。

    反坦克導彈“以小博大”

    俄軍坦克也遭遇到大量反坦克導彈襲擊。“Oryx”網站的統計顯示,到4月中旬,俄羅斯已損失了超過460輛坦克和2000輛裝甲車輛。俄烏衝突爆發後僅兩周時間,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就向烏克蘭提供了1.7萬枚各種反坦克導彈。在社交媒體上,俄軍坦克被反坦克導彈命中後起火爆炸的視頻廣為流傳。美國“標槍”導彈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乘機誇耀説,該導彈會攻擊坦克上方裝甲最薄弱的地方,因此對俄軍坦克的摧毀效率很高。俄軍坦克曾廣泛在炮塔頂部安裝類似格柵式裝甲的“鐵棚”來防禦“標槍”導彈的攻頂式攻擊,足以證明其威脅。

    烏軍裝備的另一種主力反坦克導彈是瑞典和英國聯合研製的“下一代輕型反坦克武器(NLAW)”。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研究員雷諾茲&&,“‘標槍’導彈和NLAW都非常有效,如果沒有這些能摧毀坦克的武器,烏克蘭現在的情形可能會非常不同。”

    美國還大量向烏克蘭提供“彈簧刀”系列巡飛彈。它本質上是一種單兵使用的小型化、低成本巡航式對地攻擊武器。烏軍曾多次發布視頻展示使用“彈簧刀”巡飛彈摧毀俄軍坦克的畫面。此外,美國還應烏克蘭需求特別開發了“鳳凰幽靈”巡飛彈。時任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透露,“彈簧刀”和“鳳凰幽靈”的搭配對打擊不同類型的目標非常有效。

    逐漸“風光不再”

    這些單兵武器在俄烏衝突初期的搶眼表現,還一度引起外界的廣泛討論。不少人甚至産生一種印象——無論是坦克還是飛機都已經過時了,在價格便宜、可以人手一具的單兵導彈面前,昂貴的現代化主戰裝備不堪一擊。

    但隨着俄烏衝突的戰事延續,單兵武器的神話光環逐漸消退,烏克蘭方面也不再催促西方援助這類武器,轉而要求提供現代化戰鬥機、大型防空系統、遠程火炮和主戰坦克等傳統武器。這在很大程度也證明了,單兵武器在戰場上的“剋敵制勝”有很大的局限性。

    有分析認為,它們雖然擁有價格便宜、培訓相對簡單、可以大量裝備的優點,但想要發揮其作戰效能,仍需要強大的體系支持。例如在防空方面,烏軍早先頻繁擊落俄軍直升機和戰鬥機,在很大程度上與俄軍的戰術失誤有關。俄軍直升機在對地攻擊時經常採用懸停戰術,戰鬥機因為缺乏精確制導彈藥,往往會選擇低空攻擊目標的方式以提高命中率,結果在目標附近伏擊的烏軍防空射手很容易抓住攻擊機會。

    但在對付行蹤難以預測的俄軍巡航導彈和遠程自殺無人機時,烏軍便攜式防空導彈的效能就大幅降低。因為單兵作戰的防空導彈射手自身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非常有限,很難及時從指揮中心獲得俄軍導彈和無人機的飛行路線,也無從提前伏擊。光靠肉眼發現和識別低空飛來的無人機,攔截窗口時間過於短暫。同時,俄軍自殺無人機的紅外特徵不明顯,也降低了“毒刺”等紅外制導防空導彈的命中率。

    單兵反坦克導彈同樣存在自身不足。例如“標槍”反坦克導彈的攻頂式攻擊雖然威力強大,但在使用上有很多限制。被俘的烏克蘭第36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弗拉基米爾·巴拉尤克承認,該導彈在城市作戰環境中經常會因為各種障礙物阻擋而難以使用。相比之下,專為城市巷戰而設計的NLAW導彈更受烏軍好評。但從俄烏衝突第二階段開始,隨着炮兵的地位日益重要,地面部隊短兵相接的機會減少。這就導致射程有限的反坦克導彈很難找到突襲的機會。在此階段,俄烏雙方的坦克主要是被對手的大口徑炮彈摧毀的。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3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