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衝鋒在希望的田野上——墾區民兵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八五〇農場現代化插秧比賽現場。武權 攝
5月,正是北方春耕好時節,廣袤的黑土地欣欣向榮。連日來,萬物復蘇,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下轄各農場紛紛如火如荼展開現代化插秧比賽。
在八五〇農場,多&民兵號機車匯集在稻田裏,場面蔚為壯觀。“砰!”發令槍響,比賽開始。6名民兵利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系統,遠程控制6輛無人駕駛插秧機平穩行駛,並根據傳感控制器模塊發送的模擬數據,隨時切換插秧作業模式。插秧機上兩名民兵嫻熟地輸送秧盤,隨着插秧機駛過,肥沃的黑土地瞬時披上一身“綠衣”。1個小時後,6&插秧機完成近7畝稻田插秧作業。
農墾牡丹江管理局人武部政委王少軍介紹,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位於我國糧食主産區。近年來,墾區民兵秉承墾區創業精神,奮戰在現代化農業生産一線。在他們引領示範下,廣大職工群眾立足本職崗位學習創新、鑽研技術,相繼推廣了免耕精量播種、智能化育秧等10多項新技術,實現了農業生産全程標準化、智能化。如今,在墾區46.7萬公頃的沃野上,千余民兵已成為這片熱土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設的排頭兵。
“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民兵薛博文是一名軍墾後代,大學畢業後回到北大荒,承包數千畝土地,購置了電動播種機、電動覆土機、整地機車、進口高速插秧機、水田多功能機等10余種現代化農業機械,搞起種植業。如今,薛博文承包的土地種植面積從最初的幾百畝發展到現在的1.6萬畝,並初步探索出適合當地的高産技術栽培模式,成為投身現代化大農業的新型民兵,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産大戶”稱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幾年,富起來的薛博文不但主動運用新技術幫扶周邊農戶,還承擔農場新技術示範試驗重任,發揮典型引領作用,被農場樹為“科技種田帶頭人”,帶領數十人成為科技種田能手:民兵張紅強,承包水田1000畝,擁有現代化農業機械8&;民兵袁志欣,承包旱田6000畝,擁有現代化農業機械6&……他們和薛博文一樣,成為墾區的“科技示範戶”後,又像滾雪球一樣帶動更多的人科技種田、勞動致富。
參賽的民兵號機車手、第一管理區民兵王大鵬告訴記者,如今的北大荒,體現農業現代化建設成果的不僅是播種和收穫,還有農産品精準追溯系統的應用。他們利用電子標籤等技術,收集消費者最感興趣、最關心的施肥用藥等方面數據,生成二維碼貼在産品包裝上。消費者利用智能終端掃描産品上貼有的二維碼,便可通過圖片影像記錄、檢測報告、認證證書等了解作物生長周期的全過程。這套技術系統的應用使消費者吃得更安心更放心,從而大大增加了農産品的訂單量。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除了發揮科技富農“領頭雁”作用,墾區千余民兵還爭當助農“急先鋒”。當下,正值春播黃金時期,然而受疫情影響,不少在外務工的種植戶不能及時趕回,造成家中勞動力緊缺。為此,農墾牡丹江管理局人武部積極發動民兵助民春耕,不讓一分地誤了農時。大家紛紛&&:“作為北大荒民兵,身上流淌着軍人的血脈,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勇站排頭、當先鋒!”(楊彥忠、喬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