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3/ 23 14:06:31
來源:環球時報

俄烏衝突持續近一個月 國際能源格局發生劇變

字體:

    編者的話: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已持續近一個月,國際能源板塊結構受到深刻影響。作為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國之一,俄羅斯2021年同超過30個國家開展能源貿易。隨著西方對俄多領域發起制裁,俄羅斯、美國和海灣國家在全球能源貿易中扮演的角色正在改變。

  俄能源醞釀“大轉向”減少制裁損失

  “歐盟內部在是否加入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石油禁運方面存在分歧。”路透社稱,當地時間21日,歐盟成員國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舉行外長會議,最終未能就對俄實施能源禁運達成共識。當天國際油價上漲超過7%,重回每桶110美元上方。最終4月交貨的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12.12美元,漲幅為7.09%;5月交貨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報每桶116.68美元,漲幅為8.11%。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2日的報道援引俄TotalResearch公司專家的分析稱,目前東歐和中歐的所有煉油廠在技術上只能使用俄羅斯石油,美國或中東地區的石油與俄石油成分不同,這些工廠必須經過現代化改造才可使用,以目前的電力和燃料價格,歐洲根本負擔不起。

  據俄羅斯聯邦海關總署的數據,2021年俄羅斯出口原油近2.3億噸,供應給世界36個國家。自2017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2021年中國從俄羅斯購買7010萬噸石油,佔俄羅斯出口總額約三成。荷蘭和德國排名第二、三位。

  總體而言,歐盟國家佔俄石油交付量的47%。2021年俄管道天然氣出口量為2035億立方米,價值約555億美元,其中對德國供應482億立方米,位居首位。同時,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6610萬立方米,供應給22個國家。前三大買家依次為日本(1280萬立方米)、中國(1140萬立方米)和法國(1040萬立方米)。

  “如果西方對俄羅斯能源進口實施禁運,世界油價將上漲至每桶300美元。”俄新社21日報道稱,對于歐盟討論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俄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俄羅斯將使石油出口多樣化,俄羅斯石油公司已經在研究這個問題。他表示,盡管面臨制裁壓力,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産仍在全面進行,“俄羅斯每天出口800萬桶石油。我們將繼續確保能源資源的供應。”

  “由于歐洲企圖拒絕從俄羅斯購買能源,俄羅斯在石油市場上找到歐洲替代者”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1日報道稱,俄羅斯對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費國印度的石油出口在3月份翻了兩番,這是俄能源供應方向正在重塑的一個跡象。3月份以來俄羅斯每天向印度運送36萬桶石油,是2021年平均水準的四倍。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曾警告稱,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是在“做錯事”,但也承認此舉並不違反美國的制裁。

  印度AmbitCapital公司分析師維韋卡南德·蘇巴拉曼稱,考慮到高昂的運輸成本,印度此前並沒有從俄羅斯購買太多石油。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俄羅斯烏拉爾石油以優惠價格吸引到亞洲的客戶。印度國有煉油商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和私人控股的納亞拉能源公司在3月份第3周共買下700萬桶俄羅斯石油。

  《印度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印度石油公司通過歐洲大宗商品貿易商Vitol購買300萬桶5月交割的俄羅斯烏拉爾原油,與布倫特原油價格相比,每桶優惠了20-25美元。印度斯坦石油公司購買了200萬桶烏拉爾原油。同時,印度Mangalore Refinery and Petrochemicals Ltd公司也宣布招標供應100萬桶原油。

  與此同時,為促進貿易,印度和俄羅斯正在考慮改用盧布和盧比結算石油貿易,而非以往的美元結算。俄國家能源安全基金專家尤什科夫稱,大量原本運往美國的俄羅斯石油正在轉向印度。雖然歐洲還未正式禁止進口俄石油,但由于擔心風險,歐洲買家在現貨市場上購買的俄石油大幅減少。俄專家預測,世界能源流向的重新分配已不可避免。沙特在美國能源市場上已經取代了俄羅斯。

  但俄專家表示,俄能源出口轉向亞洲也有不利之處。烏拉爾原油每桶20至30美元的折扣將使俄出口損失3000億盧布。在西方實施制裁之前,俄石油的主要買家是美國、歐盟國家、中國、印度和英國。俄能源與金融研究所專家康得拉季耶夫稱,2022年年初,美國每天購買約70萬桶俄羅斯石油,但2月進口量減少至40萬桶。英國每天從俄羅斯購買約12萬桶,歐盟購買約300萬桶。

  海灣國家油氣出口乘上“東風”?

  “俄烏衝突持續,國際能源板塊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埃及《金融報》近日撰文稱。國際地緣政治的溢出效應越來越明顯,石油等能源價格一步步被推升,每桶100多美元的油價使得石油資源豐富的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海灣國家“擁油自重”,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自身能源大國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凸顯。

  據中東媒體報道,近日德國、英國和日本等國政要紛紛訪問中東,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找油”,説服産油國擴大産能,對衝高油價對石油進口國經濟造成的巨大壓力。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19日率20多名商界代表,訪問卡塔爾、阿聯酋等海灣國家。“隨著德國試圖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嚴重依賴,此次訪問旨在確保其未來的能源供應”。中東媒體評論説。

  哈貝克20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表示,已與該國達成長期的天然氣採購合作夥伴關係。德國已承諾在其北海海岸建造兩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接收來自卡塔爾和美國等出口國的大量天然氣。日本外務省20日表示,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賈比爾會晤後發布聲明稱,“希望阿聯酋通過進一步供應石油和確保産能,為全球石油市場的穩定做出貢獻”。稍早前,英國首相約翰遜也在訪問阿聯酋和沙特時談及能源供應問題。

  沙特國家石油公司(阿美)20日表示,將投資增産石油,增加石油生産支出,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需求,計劃到2027年把原油“最大可持續産能”提高到每天1300萬桶。中東媒體稱,沙特和阿聯酋每天輸送超過1300萬桶石油,是“為數不多的擁有大量閒置産能的産油國之一”。

  沙特《經濟報》稱,歐佩克將于3月31日召開會議,預計承諾每月額外向全球市場增加40萬桶的原油供應。不過西方國家的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這一增産幅度太小,不足以降低油價。

  搶市場,美能源産業強勢增産

  俄羅斯能源貿易遇阻之際,同樣是能源生産大國的美國成為國際市場的焦點。“美國石油鑽井平臺的數量在過去六個月增長約20%,但大部分是為了彌補疫情前鑽井數量的缺失。不要指望産量馬上會出現大幅增長。”美國《華爾街日報》21日報道稱,在拜登政府呼吁提高國內原油産量,力爭平抑不斷上漲的油價之後,美國頁岩油高管們坦言他們面臨多個産量瓶頸,包括供應鏈問題、謹慎的投資者以及剩余鑽井庫存的限制。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網站19日分析稱,此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行且市場需求疲軟,不少油氣生産企業大幅削減生産投入,産能較原先下滑。同時,受新冠疫情衝擊,美國整體供應鏈緊張失衡,油氣産業很難立即提升産能。

  不過有分析稱,美國增産原油的決心不會輕易改變。目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原油生産國。從長期來看,美國油氣主要為頁岩資源,開發成本相對較高。隨著國際油價提升,美國頁岩油氣資源開發,特別是獨立廠商的擴産熱情正在提升。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美國能源資訊署估算稱,預計2022年12月美國的原油産量達到約1264萬桶/天。增加的大部分為頁岩油,預計比2月增加逾100萬桶/天,相當于俄羅斯原油出口量的約兩成。至2023年7月産量將達到約1297萬桶/天,超過歷史峰值2019年11月。與此同時,資金也在流入。由石油概念股等構成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iShares Global Energy ETF比年初上漲逾兩成。

  美國政府也在支援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的擴建。美國面向歐洲市場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自去年以來顯著上漲,《日本經濟新聞》稱,今年1月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六成左右銷往歐洲。美國能源資訊署預測,今年美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1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