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坡變綠坡 “金果”富山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7 23:00:11
來源:新華網

荒坡變綠坡 “金果”富山鄉

字體:

  新華社武漢11月27日電(記者黎昌政)冬日暖陽灑滿峽江兩岸,湖北省巴東縣沿渡河鎮石喊山村的山坡上,5000畝柑橘園碩果壓滿枝頭。五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坡,如今,荒坡變身鬱鬱蔥蔥的綠坡,沉甸甸的果實成為興鄉富民的“金果”。

  “柑橘基地建起來後,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施肥、剪枝、除草、採果……我和老伴在這連續幹了五年。”26日早上8點,沿渡河鎮石喊山村65歲的村民李宗枝和老伴,將剪下來的柑橘,放入隨身挎的口袋裏,笑着説,“一年下來,我倆能掙五六萬塊.在家門口掙錢,踏實!”

  11月26日,石喊山村村民在柑橘園內轉運採摘柑橘。新華社發(龍家紅 攝)

  放眼望去,十多位村民穿梭在這片柑橘園。近些日子天氣晴好,正適宜採摘。他們將隨身口袋裝滿後,倒入附近果筐,果筐裝滿後,再轉運至果園內運輸軌道旁。

  這條專為柑橘基地鋪設的運輸軌道全長500米,以電為動力,轉彎靈活、操作簡便,建於2022年,是巴東縣農業農村局引進的。過去,柑橘從柑橘園運送到公路旁,要靠村民肩挑背扛,往返一趟要二十多分鐘。

  “軌道一次可運一千多斤,五六分鐘就能將柑橘運達公路邊,省時又省力。”軌道管理員吳祖明介紹,電動運輸軌道免除肩挑背扛之苦,運輸成本也從每斤0.05元降至0.01元。

  山坡下的洗選果車間,機器低鳴、流水線高速運轉。當天採摘的一萬多斤柑橘,經貨車轉運至此,隨即進入自動化洗選果生産線。清洗殺菌、保鮮預幹、重量檢測……16道工序5分鐘就能完成。

  基地負責人譚志龍介紹,生産線使洗果選果效率大幅提升,每處理10萬斤柑橘可節省人工成本2萬元。“以前20個人一天都未必能完成的工作,一個小時就搞定!”

  11月26日,石喊山村村民在基地採摘柑橘。新華社發(龍家紅 攝)

  “自動化選果實現精準分級,讓優果賣出優價。”譚志龍介紹,剛採摘的柑橘打捆混賣均價僅2.5元/斤,手工分揀經常出現大小混雜、品質不一情況,也很難賣出好價錢。如今,智能設備根據大小、色澤、形狀等,將柑橘快速精準分為大果、中果、小果幾個等級,品相最優的大果能賣到5元/斤。初步測算,通過精準分級,1萬斤柑橘可增收約1.5萬元。

  這片生機勃勃、柑橘遍野的“金果山”,5年前是一片荒坡。2021年,金石開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石喊山、羅坪等6個村近5000畝荒坡,引進倫晚、夏橙、愛媛、九月紅等十余個優質品種,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柑橘産業。今年是第五個年頭,基地柑橘産量近30萬斤,較去年增收近三成。

  為助推富民興鄉産業發展,2023年至2024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累計投入260萬元,為石喊山村援建了這條自動化洗選果生産線,配備洗果風乾機、三通道智能分選機等45&先進設備。同時新建兩台變壓器,為電動軌道、智能灌溉、冷鏈倉儲等提供穩定可靠“電引擎”。

  11月26日,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在洗選果廠檢查設備運行情況。新華社發(龍家紅 攝)

  荒坡結“金果”。石喊山及周邊村1100多戶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等方式,戶均年增收近5000元。其中,像李宗枝一樣常年在基地穩定務工的村民有50餘人,每人年均收入約3萬元。近500人參與季節性臨時務工。

  “再過三年,柑橘將全面進入豐産期,年産量有望突破2000萬斤,産值超過5000萬元!”站在柑橘林中,譚志龍滿懷信心。

  近年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聚焦當地“特色産業”,累計投入資金超過5200萬元幫扶巴東,除大力支持柑橘産業外,還助力沿渡河鎮舒家槽村茶産業提質升級,支持清太坪鎮白沙坪村魔芋産業發展,推動巴東形成“一村一品”的産業格局。

  據巴東縣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巴東地處三峽庫區,柑橘品質優良,種植面積已達到16萬畝,年産柑橘超過15萬噸,創造經濟價值超過7億元,柑橘産業被譽為巴東助農增收的“甜蜜事業”。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