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紐約11月18日電(記者楊士龍)今年重返白宮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進一步堅定其“調兵治安”主張,以平息事態、打擊犯罪為名,向多州派遣國民警衛隊。儘管引發廣泛司法爭議,特朗普政府依然有意將部署國民警衛隊工具化,將“緊急狀態”常規化,並試圖調校總統權力的司法邊界。
觀察人士指出,因美國聯邦治理結構分散這一制度弊端,共和、民主兩黨無法就犯罪問題找到根本解決方案,難免流於“表演性治理”。特朗普政府以“治安”為名,頻繁出動國民警衛隊,實則有意算計民主黨,歸根到底仍是着眼選舉。
這是8月1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聯合車站外拍攝的國民警衛隊車輛。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調兵治安”機制化?
“調兵治安”是特朗普的一貫主張。在2018年首個總統任期內,他向美墨邊境派遣大約5000名國民警衛隊員,以加強邊境安全。在2020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中,他也曾直接調動哥倫比亞特區國民警衛隊。
重返白宮以來,政治上更加穩固的特朗普也更加頻繁地調動國民警衛隊。6月,特朗普在未徵得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同意的情況下,派遣約4000名加州國民警衛隊員以及約7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前往洛杉磯,以平息對移民執法行動的抗議。8月,他不顧哥倫比亞特區政府反對,以首都犯罪失控為由調動國民警衛隊進駐華盛頓。9月底至10月初,聯邦政府又決定向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和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派遣國民警衛隊。
部署在華盛頓的國民警衛隊原定於11月結束任務,如今已被延長至明年2月,甚至可能持續到明年7月的“建國250周年”慶典。
這是8月1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聯合車站外拍攝的國民警衛隊成員和車輛。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然而,隨着國民警衛隊在芝加哥和波特蘭的行動被聯邦法官叫停,據《紐約時報》16日報道,被分別派往這兩座城市的200名得克薩斯州國民警衛隊員和200名加州國民警衛隊員將返回各自的州。
特朗普10月下旬還&&,為打擊國內犯罪,聯邦政府可能在部分城市部署“比國民警衛隊更強”的軍事力量。另據多家媒體披露,國民警衛隊正籌建約2.35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專門接受防暴與“民事騷亂應對”訓練。這被視為特朗普政府強硬治安政策的進一步升級。
美國所有50個州、哥倫比亞特區以及關島、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都擁有各自的國民警衛隊。國民警衛隊無執法權,在特定情況下可被“聯邦化”,即置於總統控制之下。州長在緊急狀態期間可激活國民警衛隊,並可向總統或其他州請求額外增援。
6月8日,國民警衛隊人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中心的聯邦執法機構門前警戒。新華社發(邱晨攝)
“調兵治安”的法律爭議
美專家學者認為,國民警衛隊部署問題在美國多地引發的司法大戰緣於法律規定的模糊地帶。
根據研究美國憲政問題的凱爾茜·達拉斯和研究總統應急權力的伊麗莎白·戈伊坦所發文章,特朗普政府調兵的主要法律依據是1903年《美國法典》第10篇第12406條。該法允許總統在“發生反抗美國政府權威的叛亂或存在叛亂危險”,或“總統無法與正規部隊一起執行美國法律”的情況下召集國民警衛隊。
然而,多州聯邦法官在阻止聯邦政府調兵時,搬出1878年《地方保安隊法》。該法規定,除獲憲法或國會明確授權外,國民警衛隊等聯邦軍隊不得履行核心民事執法職能,即不得在進駐城市執行逮捕、搜查或使用武力維持秩序。
特朗普一方隨後威脅要動用更古老的1807年《反叛亂法》,該法允許總統在判斷“州當局無法執行法律”時直接調用正規軍介入,且不受《地方保安隊法》約束,這相當於讓總統幾乎擁有國內軍事調遣的完全自主權。
6月8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中心的聯邦執法機構門前,抗議者與國民警衛隊人員對峙。新華社發(邱晨攝)
按達拉斯説法,自美國建國以來,兩黨不同總統共計援引《反叛亂法》約30次,最近一次是1992年5月共和黨籍總統老布什用於打擊洛杉磯暴亂。
奧巴馬時期白宮法律顧問、拜登私人律師鮑勃·鮑爾,以及曾在小布什政府供職的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傑克·戈德史密斯等美國法律學者,都呼籲國會修訂《反叛亂法》,認為該法“基於高度寬鬆的行動標準,既沒有讓國會發揮作用,也沒有為嚴肅司法審查提供基礎”,並可能賦予總統過多權力。
戈伊坦還認為,《反叛亂法》和第12406條之間的關係模糊,第12406條本身的條文也模糊,既允許總統調兵,又有修正案要求總統徵求州政府合作。實踐先例顯示,總統援引《反叛亂法》調兵,並援引第12406條徵求州長合作。州長若拒絕,總統可繞過州長調兵。
伊利諾伊州和芝加哥市提起的訴訟已打到聯邦最高法院,後者預計在年底前作出裁決,澄清法院在此類爭議中可否、以及如何審查總統動用軍隊問題。
9月26日,在位於美國芝加哥西郊布羅德維尤市的移民與海關執法局辦事機構外,抗議者在衝突中將執法人員發射的催淚彈瓶扔回。新華社發(文森特·約翰遜攝)
“調兵治安”的政治算計
特朗普政府堅稱,“調兵治安”的依據是犯罪率,而非政治傾向。但專注於州地事務報道的新聞機構“州界線”通過對人口普查和犯罪數據的分析發現,國民警衛隊的部署目標並未聚焦於全國暴力犯罪最猖獗的城市。在全美暴力犯罪率最高、人口超過25萬的10座城市中,特朗普政府僅向其中一座城市、即田納西州孟菲斯市派遣了國民警衛隊。
相反,特朗普政府將更多注意力投向芝加哥、洛杉磯、波特蘭等民主黨主政的城市。但這些城市的暴力犯罪率低於許多大城市。
民主黨籍州長們指責特朗普此舉是“政治入侵”,意在將自由派城市塑造成“無法治理”的樣板。加州州長紐森批評特朗普將國民警衛隊當作“政治武器”;伊利諾伊州州長普裏茨克説,軍人被用作“將城市非法軍事化”的棋子。
特朗普並不掩飾其“調兵治安、意在選舉”。他8月在一次內閣會議上稱,對共和黨人而言,打擊犯罪更可能成為明年國會中期選舉的主要競選議題。
10月18日,在美國華盛頓,人們參加示威游行活動。包括紐約、洛杉磯、華盛頓、芝加哥等主要城市在內的美國多地當日舉行示威游行,反對暴力打擊移民、強行派遣國民警衛隊進入美國城市、加徵關稅等多項特朗普政府執行的政策。新華社記者李睿攝
分析人士指出,打擊犯罪可能是特朗普政府處理最好的議題,也比處理通貨膨脹、對外貿易、國際關係容易得多。美聯社指出,特朗普打擊犯罪的工作幫助其提升了整體支持率。
但共和黨內部擔憂,如果“孤注一擲”,押寶打擊犯罪,也有風險。畢竟,與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物價等問題相比,打擊犯罪缺乏快速、直觀效果。
從宏觀角度看,解決美國犯罪問題因分散的聯邦治理結構而步履維艱。各州難以協調政策,致使全國性問題幾乎不可能根治。
在選舉周期頻繁的美國政治中,在媒體生態高度可視化的環境裏,“表演性治理”對執政者而言擁有天然吸引力。在特朗普式的政治邏輯中,這種“表演”尤為突出,頻繁把國家治理過程變成政治秀現場。
對特朗普與共和黨而言,街頭士兵象徵着掌控;對民主黨及其支持者而言,提起訴訟意味着抗爭。兩黨關於“治安”的政策爭辯更像向選民表忠心的舞&表演。
注:報道員張娟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