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寒潮持續 多地多措並舉保民生
新華社記者
中央氣象&11月18日10時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面對寒潮對供暖、供電、交通等帶來的影響,黑龍江、四川、安徽等地相關部門積極應對,保障群眾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18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天剛放亮,工人們檢修作業的聲音便從林海雪原深處傳來。“鐵塔絕緣子、導線無覆冰,運行正常,請記錄!”國網大興安嶺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工祁偉、曲善新正仔細檢查220千伏加多線每一處金具連接點。

11月18日,國網大興安嶺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工在巡視供電線路。(國網大興安嶺供電公司供圖)
據當地氣象部門預報,大興安嶺地區22日將出現明顯降雪天氣,國網大興安嶺供電公司提前部署,對3條220千伏林區用電“生命線”進行拉網式排查。祁偉、曲善新所在小組要趕在降雪之前把最偏遠的88公里線路“踩”一遍,確保每一基鐵塔都能走到、看到、摸到。
寒潮之下,如何守好百姓“菜籃子”“米袋子”?
陜西省平利縣薈萃苑有機蔬菜種植基地是當地重要蔬菜保供基地。基地負責人張榮教説,最近降溫明顯,加之采收量大,用電需求明顯增加,“平利縣農業農村局和國網平利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不僅現場指導農民在低溫下應注意的種植要點,還對大棚溫控設備、卷簾機等用電設施開展‘拉網式’排查,及時更換老化線路、檢修故障配件。”

國網陜西省平利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平利縣薈萃苑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向菜農(中)了解降溫用電需求。(陳思源 攝)
眼下正值黑龍江省的糧食收購與加工旺季。記者在益海嘉裏(哈爾濱)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看到,寒潮並未阻擋糧食收儲加工的步伐,廠區內拉運稻穀的貨車有序進出,一派繁忙景象。

益海嘉裏(哈爾濱)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糧食收儲現場。(受訪者供圖)
走進生産車間,水稻智能加工線正滿負荷運轉,經過去殼、碾磨、拋光等20多道工序,金黃的稻穀蛻變為晶瑩的大米。“我們日加工水稻産能達1320噸,從清理、碾米到拋光、打包,各工段精準銜接,全力保障産品品質。”公司大米生産車間主任韓志國説。
據四川省氣象&預報,受高空低槽和地面冷空氣共同影響,18日、19日四川盆地大部地方日平均氣溫將下降2℃至5℃。四川省公安廳交通管理總隊相關負責同志介紹,隨着寒潮影響逐步擴大,川東北巴中、達州及川西高原阿壩、甘孜等地將出現明顯降溫和冰雪天氣,給出行帶來不穩定因素。交管部門已進入應急狀態,對易結冰的高速及國省幹線實行提前管制和分流,巡邏車輛與救援裝備已集中布設在關鍵區域,隨時投入除雪、救援和疏導工作。
受寒潮影響,位於貴州西部、海拔較高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多條公路幹線出現大霧、部分道路出現凝凍等情況。威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聯合轄區326國道、356國道沿線派出所科學部署警力,通過多方聯動,利用融雪劑進行融雪除冰,同時通過警車壓速帶道、間隔放行,保障來往車輛行駛安全。
“降溫鍵”按下,“溫暖模式”開啟。
近日,黑龍江省林口縣氣溫驟降,但居民王先生家中卻溫暖如春。“手機點一點就能調節溫度,入冬以來屋裏暖乎乎的。”他邊説邊向記者展示手機上的“室溫調節”界面。
據了解,林口縣以“智慧供熱”為核心,築牢冬季供暖保障線。林口盛燁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智慧供熱項目經理於飛介紹,企業建成的智慧供熱管控系統,對66個換熱站、4.8萬餘用戶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每半小時一次的數據採集讓供熱調控精準高效。
陜西省武功縣的最低氣溫短時間內下降了8℃至10℃。國網武功供電公司城區中心供電所所長杜宣峰説,轄區內70%居民主要依靠電採暖過冬,他們主動靠前服務,對轄區供熱公司用電設備開展巡視檢查,為居民冬季安全用電“保駕護航”。
針對寒潮天氣,貴州省民政部門近期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要求各地構建全域覆蓋的救助發現體系,科學合理布局臨時救助點、求助引導點,配齊食品和禦寒衣被等物資,及時為遇困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餓了麼運營中心工會驛站,環衛工人王國輝推門而入,彎腰接滿一杯熱水,趕忙坐下來長舒一口氣。“天氣越來越冷,有這麼個地方能隨時喝上一口熱水暖和暖和,挺好的。”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委社工部工作人員為外賣騎手送上圍巾、護膝等防寒物資。(受訪者供圖)
池州市貴池區委社工部為外賣騎手準備了圍巾、護膝等防寒物資,配送站點還結合天氣預報對騎手進行安全信息提示。“這樣‘全副武裝’起來,外面風刮得呼呼的,也不覺得冷了。”外賣騎手俞珊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