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看中歐班列如何跑出“加速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8 18:56:13
來源:新華網

在西安,看中歐班列如何跑出“加速度”

字體:

  新華社西安11月18日電 題:在西安,看中歐班列如何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張斌、姜辰蓉

  初冬的西安國際港站,機車轟鳴、吊臂林立。滿載汽車配件、光伏組件和跨境電商貨物的X9043次中歐班列緩緩駛出站&,奔赴阿塞拜疆巴庫。鐵軌延伸處,“鋼鐵駝隊”川流不息,鋪展出一幅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生動圖景。

  國鐵集團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至10月,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5063列,同比增長16.3%,首次實現前10個月開行量突破5000列,創歷年同期最高紀錄,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持續領跑全國。

 一列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受訪者供圖)

  “加速度”體現在每一個環節。“現在司機進站15秒就能通過智能門禁,一天能跑五六趟,效率比以前高多了!”駕駛集裝箱卡車的司機任甲元道出了自己的日常體驗。這背後,是西安國際港站深度應用的智能化系統——以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實現對車輛進出、貨物裝卸等環節的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

  中國鐵路西安局西安國際港站站長李世光介紹,智能化應用促進班列集結分撥效率提升52.9%,返程成本降低20%。今年以來,車站日均裝車量屢創新高,單日最高裝車達1530車,3月29日更創下單日開行28列的最高紀錄。

  通道建設亦不斷加快。在穩定運行18條國際幹線基礎上,今年9月,西安國際港站首趟跨波羅的海的鐵海聯運中歐班列開行,“鐵路+海運”模式把全程時效控制在17天,為“中國智造”出海開闢了新路徑。與此同時,跨裏海“鐵—海—鐵”聯運通道持續發力,運輸時間壓縮至最快11天。

  一列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受訪者供圖)

  目前,對內,中國鐵路西安局穩定開行6條沿海港口鐵海聯運班列、7條疏運班列;對外,在西安建成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與位於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遙相呼應,中哈“樞紐對樞紐”的合作模式促使口岸換裝時間從2至3天縮短到3小時。

  中歐班列的蓬勃發展,正深刻影響區域經濟格局。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黨委書記劉東萌介紹,依託中歐班列的便捷效應,企業在哈薩克斯坦建成多個加工廠,今年進口飼料小麥粉近10萬噸,“通過‘門到門’的快速運輸,省去汽車擺渡環節,效率大幅提升”。

  這是西安國際港站的貨場。新華社記者 張斌 攝

  在西安國際港站,中林木材物流園、五礦金屬智慧物流園集聚發展,形成西北最大木材儲備基地和建材類物資集散中心,陜汽、冠捷、隆基等企業紛紛搭乘班列“出海”。

  回程班列同樣表現亮眼。為提升分撥效率,西安推出鐵水聯運“一單制”班列,以“一次委託、一單到底、一箱直達、一次結算”實現無縫銜接。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奇韜説:“比如,從俄羅斯進口的牛皮紙,通過‘一單制’運至太倉港,全程耗時減少3天,時效提升30%以上,成本降低約25%。”

  中國鐵路西安局貨運部多式聯運科副科長齊超&&,未來,他們將以更優的運輸保障、更全的通道網絡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更強運力支撐。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