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卡”到“體驗”,更多年輕人走進紅色場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2 09:15:15
來源:工人日報

從“打卡”到“體驗”,更多年輕人走進紅色場館

字體:

  將靜態歷史轉化為動態體驗場景,湖南探索紅色旅游新業態,打造紅色旅游熱門目的地

  從“打卡”到“體驗”,更多年輕人走進紅色場館

  閱讀提示

  擁有豐富紅色資源的湖南,開展一系列沉浸式研學體驗,探索紅色旅游新業態,打造全國紅色旅游熱門目的地。

  線上參與紅色微知識答題,達標者可領取“紅色尋訪護照”;線下參與游館集章,記錄“紅色印記探尋之旅”,可按等級兌換文博禮品……在不久前舉行的“湘見長沙紅”2025長沙紅色追尋季活動中,湖南長沙集結全市27座紅色博物館,策劃推出線上線下融合活動,為游客打造沉浸式紅色旅游新體驗。

  從新民學會舊址到毛澤東與第一師範紀念館,從中國共産黨長沙歷史館到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陳列館,一座座紅色博物館鑲嵌在長沙的城市肌理中,串起中國革命的關鍵坐標。

  讓紅色經典“活”起來,紅色旅游體驗“潮”起來,紅色旅游産業火起來,近年來,擁有豐富紅色資源、“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湖南正通過開展一系列沉浸式研學體驗,探索紅色旅游新業態,打造全國紅色旅游熱門目的地。

  在互動中感悟紅色精神

  演員在獨誦、集體朗誦的同時,結合情境講述、舞蹈呈現等手段,運用全息投影技術,展現詩詞背後的歷史場景。觀眾仿佛置身詩詞創作情境,從中感悟偉人情懷……在韶山衝,一場“江山如此多嬌”毛澤東詩詞朗誦會正震撼上演。

  將靜態歷史轉化為動態體驗場景,這種沉浸式體驗模式的背後,是湖南紅色旅游創新紅色文化表達,實現從資源開發到品牌塑造的深度蛻變。

  韶山精細打磨的《最憶韶山衝》等紅色演藝,通過聲光電技術重現偉人革命歷程;周立波故居通過還原“山鄉巨變”情景,推出沉浸式鄉村紅色旅游體驗;通道轉兵紀念館則創新推出音樂思政課、國防教育營地體驗及紅色情景劇,吸引游客通過互動項目深刻感悟長征精神。

  “紅色課堂、主題講解、紅歌快閃等沉浸式活動成為吸引青少年的重要元素。”韶山景區工作人員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今年暑期以來,景區接待量穩步上升,研學團數量增長顯著,其中家庭親子團居多。

  位於郴州市宜章縣的湘南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創新推出“小紅星講解員”文化主題活動,以“沉浸式體驗+場景式研學”模式,讓紅色旅游從靜態參觀升級為互動體驗。“近距離觸摸和感受歷史的形式,讓我對書本上的紅色故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前來研學的學生王藝京説。

  重視“科技+場景”的年輕化表達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廳運用3D推演、全息投影等技術,讓游客指尖輕觸即可細數衣物上的補丁,步履所至便能“親歷”革命征程的跌宕;湘潭縣彭德懷紀念館發布全國紅色場館首例強AI導游“口袋導游”,能在3秒內精準解析館內任何一件文物、展品的背景;馬欄山視頻文創産業園運用AI技術修復《雷鋒》《國歌》等紅色經典影片,以煥然一新的色彩觸動當代青年的心弦……

  “科技+場景”的交互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紅色旅游的空間限制,更以年輕化表達吸引“Z世代”群體,使紅色文化成為可傳播的IP,為湖南紅色旅游打開新領域。

  一輪直徑8米的“水中月亮”,通過數字媒體藝術手段,在舞&&央緩緩升起……在湘西德夯苗寨,根植於湘西紅色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的5D苗境喜宴劇《德夯幻境》,帶領觀眾穿越至1938年的烽火湘西。演出以“劇宴交融”為核心,觀眾不僅能見證湘西史詩,更能成為“劇中人”,與角色互動共情。

  “湖南紅色資源豐富,應繼續加大人工智能應用,通過強化數智賦能,促進全省紅色文旅節點協同,擦亮‘湖湘紅色文旅’IP。”湖南省委黨校(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師姚璐説。

  在姚璐看來,長期以來,湖南紅色文旅存在空間分散、體驗碎片化等問題,制約了發展效能。“進一步加快展陳智能化升級,推出更多沉浸式體驗項目,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紅色文化魅力,同時以數智技術為紐帶構建省、市、縣(區)三級協同的全域發展格局,有利於形成資源合力。”

  “紅色+産業”讓游客留得住

  今年,湖南紅色旅游迎來爆發式增長,紅色旅游相關的餐飲、住宿、文創消費同比均有明顯增長。專業人士認為,這得益於“紅色+産業”生態的構建。

  長沙縣以“將軍故里”紅色旅游發展聯盟為依託,整合楊開慧烈士陵園、徐特立故居等資源,推出“信仰·我的板倉行”研學活動,將紅色教育與湘繡非遺、特色民宿結合,形成“15套研學主題活動”課程體系。“紅色+非遺+民宿”的融合模式,既延長了産業鏈,又提升了游客的停留時長與消費黏性。

  作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地,位於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通過精心佈置精準扶貧展覽、設計紅色旅游線路以及生動紅色黨課,成功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如今,文旅産業已成為村裏的支柱産業,游客吃農家菜、體驗非遺,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

  曾經落寞的中國第一功勳鈾礦711礦,被打造成集紅色教育、溫泉康養、工業旅游、科學普及、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潮流景區。“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沙洲村,大力開展紅色教育培訓活動,將思政課嵌入景區景點,推動思政教育和文旅産業融合發展。

  通過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經典、“爆點”,提升紅色文旅格局、空間、層次和能級,紅色文旅消費正在從“一次性打卡”變為“持續性體驗”,湖南的紅色文旅産業生態正進一步豐富,産業發展實現高質量突圍。(記者 王鑫)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