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0月18日電 題:從“空置率近七成”到“出租率超八成”——西安解放路商圈煥新記
新華社記者陳鋼、張斌
連續虧損七年後,今年,位於西安市新城區解放路商圈的民生百貨解放路店終於扭虧為盈。
“幾年前商戶陸續退租搬離,商場空空蕩蕩,到2020年我們陷入困局,一度連員工工資都發放不起。”民生百貨解放路店總經理雎海燕頗為感慨,“從2022年開始,我們跟着商圈一同嘗試轉型,企業終於活了過來。”
這是改造後的西安市新城區民生百貨解放路店。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走進改造後的民生百貨解放路店,商業區域拆除圍墻、打破“盒子式”結構,引入新型業態,人流熙攘;商務辦公區域人氣頗旺,排隊等候電梯往往就要花費好幾分鐘。大樓內已入駐不少企業,一家互聯網企業的辦公區同時有上百人在電腦前忙碌。目前,大樓已實現“商辦同樓”:1至4層保留商業、5至7層改為商務辦公,8至14層配套了酒店式公寓,已基本完成所有出租。
民生百貨所在的解放路商圈,緊鄰西安火車站,曾是西安最為知名的商圈之一,這裡聚集着諸多大型百貨商場和老字號店舖,承載着幾代西安人的記憶。不少商場也曾銷售火爆,僅民生百貨解放路店,高峰期年銷售額就曾達到十多億元。
但近年來,隨着解放路商圈基礎設施老化、業態升級滯後,以及受城區人口外移、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解放路商圈的人氣逐漸下滑,這導致商圈內118萬平方米商業樓宇的空置率逐漸接近七成。
面對現實困境,從2022年起,新城區以解放路等區域為核心發力點探索商圈轉型發展,通過採取“樓宇盤活、企業招引、産業導入、配套提升、人才回流”等系統舉措,全力推動老城區轉型發展。
“我們面對的不僅是一棟棟空樓,更是如何推動轉型與發展的陣痛。儘管傳統零售業優勢不在,但是解放路商圈固有的交通便捷性、生活便利性和齊全的醫療教育配套仍然具備優勢。”西安市新城區副區長趙輝説,經過區裏深度調研,最終確定以“空間重構”牽引“産業重塑”,通過“回購+改造”“商改辦”等模式,再配以轄區優質的營商環境,不斷為商圈注入新活力。
這是改造後的西安市新城區解放路區域。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西安艾米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在解放路商圈租賃了2.4萬平方米商業,目前已有113家企業入駐其中,基本滿員。這家公司的總經理楊娜説:“我們這裡大多是初創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便利的生活條件非常吸引入駐者。”
記者走訪發現,解放路商圈的轉型邏輯不局限於“裝滿了樓”,更注重“植好産業生態”。
西安市新城區大數據局局長郭珮琦説:“區裏謀劃傳統商圈轉型時非常注重引進龍頭、帶動生態,為此積極對接雲上陜西、航投未來、京小盒等近十家頭部企業,這些企業的入駐,如同在平靜湖面投下石子,漣漪效應已迅速擴散。”
入駐西安市新城區復興商務中心的一家企業的員工正在辦公。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過去我們招商是為企業找空間;現在我們招商,是帶着産業生態找企業。”解放路區域提升改造辦公室主任暢英説,這種從“招企業”到“育生態”的轉變,正在讓解放路商圈從單純的商業載體,升級為具有內生動能的産業社區。
截至目前,解放路商圈已盤活71.4萬平方米,其中總面積56.3萬平方米的6棟大型閒置樓宇全面盤活,入駐企業超過200家、新增就業2.1萬餘人,整體出租率已超八成。改造後的復興商務中心正在着力打造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經濟總部基地;解放數創廣場已導入共享辦公、數字商務等,簽約入駐企業商戶24家。
這是改造後的西安市新城區復興商務中心。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在復興商務中心上班的馬勳説:“很明顯能感覺到,曾經熱鬧的解放路商圈又回來了!”
站在解放數創廣場的高層眺望,古老的城墻靜默矗立,樓下街區人流如織。傳統與現代,在這裡交匯;空間與産業,在這裡共振。解放路商圈的“煥新記”證明,老城區並非負擔,而是蘊藏巨大潛力的發展空間。只要方法得當、路徑清晰,老城區一樣能“老樹發新枝、煥發新活力”,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