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福建泉州:文物産權巧處置 閩南古厝煥新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7 19:04:27
來源:新華網

文化中國行丨福建泉州:文物産權巧處置 閩南古厝煥新顏

字體:

  新華社福州10月7日電 題:福建泉州:文物産權巧處置 閩南古厝煥新顏

  新華社記者李昊澤

  到過福建泉州古城的人,往往都會被其觸手可及的歷史感震撼——街巷裏,南宋的石塔、明清的紅磚古大厝、近代融合中西建築元素的騎樓……共同訴説着古城層疊的歷史。

  “讓每一棟文物建築得到妥善保護和活化利用,需要下一番功夫。”泉州市鯉城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文化股負責人林志福説。據了解,在鯉城區的227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逾百處私人文物建築因産權關係複雜,一度無法得到有效修繕保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施瑯故宅的修繕就曾遭遇這一難題。

  前些年,這座快400年歷史的閩南古厝西側坍塌了近一半。“老宅有上百個産權人,大家很難統一修繕意見。”清初將領施瑯的後裔、産權人之一施明倫自幼在祖宅中長大,説起老宅曾經的破敗,他唏噓不已。

  這是施瑯故宅的修繕現場。(受訪者供圖)

  為解決建築産權分散帶來的保護難題,2022年,鯉城區政府推出《鯉城區促進文物級古大厝家族內部析産和保護的若干惠民措施(試行)》,將轄區內不可移動文物産權情況細分為“完全清晰、基本清晰、不清晰”三類,通過政府購買、以修代租、購租結合等方式制定差異化方案。

  2023年,鯉城區完成施瑯故宅全部産權的徵收工作,施工隊同年入駐,正式動工修繕。施明倫笑稱自己全程當了“顧問”,憑着回憶指導施工隊一一復原建築細節,直至老宅全部修繕完畢。“保護修繕得很到位!”施明倫説。

  鯉城區還配套建立“專業律師+調解員+公證員”的“三對一”法律服務機制,依託集中管轄全市涉文化遺産案件的“海絲史跡保護巡迴法庭”,近年內已化解文物建築歷史産權、物權糾紛10余起。

  “海絲史跡保護巡迴法庭”設立在泉州古城內。(受訪者供圖)

  解決産權問題並完善保護工作,是文物建築重煥新顏的開端。林志福説,為了讓老建築“活”在當下、惠及民眾,當地參考其原有功能屬性、文化內涵,為每一座建築制定個性化活化利用方案,充分發揮其教育、科研、旅游等功能,“我們初步考慮將施瑯故宅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如今,不少修復如初的老宅、老樓成為熱門打卡地。

  國慶中秋假期期間,在泉州古城涂門街,一座古厝前游人如織。曾於明朝出使中國的錫蘭王子,其後裔在清初修築的居所存世至今,成為現在的錫蘭僑民舊居。

  此前,舊居因産權分散長期難得專業管護。2022年,當地政府與多個産權人完成多輪商談,徵收舊居部分産權,在2023年完成舊居的部分保護修繕,並打造泉州錫蘭文化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

  “文物建築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既要原汁原味地予以保護,也要使其為今所用。”林志福説。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