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的稻田裏,兩台拾禾機同時啟動,將割曬後平鋪在根茬上的稻穗拾起。這些水稻經過割曬,保持了最佳成熟度,在田間自然風乾後被加工成稻米,分裝後將通過快遞精準送達定制客戶手中。北大荒集團梧桐河農場有限公司麗水管理區種植戶董金福笑着説:“往年收完水稻,第一件事就是愁銷路愁價格,今年開始發展定制農業,春天插秧前收成就賣出去了。”
梧桐河農場有限公司定制地塊正在進行割曬作業。(受訪者供圖)
董金福説,今年春季,農場鼓勵種植戶發展定制農業。將地塊信息上傳到專用的手機小程序,消費者可以根據需要在相應地塊定制農産品。“我們提供了鴨稻、蟹稻、富硒稻等多種種植方案,一‘上架’就被定制一空。”董金福指了指地頭的攝像頭説,“種植過程全天候視頻監控,全程可追溯。”
梧桐河農場有限公司定制農業大米系列産品。(受訪者供圖)
梧桐河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賈聚岩説,依託智慧農業技術,消費者通過認養稻田,可全程參與種植過程監督,收穫後稻米經加工、包裝直接從田間郵寄到餐桌,實現“從地頭到舌尖”的直供,“消費者需求得到精準滿足,農業生産效益也得到提升”。
近年來,在我國産糧第一大省黑龍江,定制農業正成為農業提檔升級的新發力點,從“種什麼賣什麼”到“要什麼種什麼”,一場“以銷定産”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在黑土地上悄然興起。
在黑龍江省海倫市東風鎮仁東村,石板鋪成的小路將村部西側的菜地整齊分割成一個個50平方米的小方格。“現在天涼了,還能收最後一批菜,這片菜地約8600平方米,春天栽秧前就已經全部有‘主’了。”仁東村黨支部書記曲偉君説,這不到一公頃的地今年産生了8.6萬元效益,差不多是大田玉米的10倍。
“每年花費500元,這個小方格裏産出的所有蔬菜就都歸定制者所有。”曲偉君説,定制者多為海倫市城內居民,每到周末都有父母領着孩子在地裏摘菜,還有市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短途研學,認識作物,體驗農活。“如果消費者在外地,我們每隔幾天就將蔬菜用快遞郵寄過去。”曲偉君説,這塊地不打農藥,不使用化肥,産出的蔬菜非常受歡迎。
在海倫市海北鎮西安村村民陳文才的庭院裏,黃豆角的藤蔓已經開始發黃,陳文才剛把最後一批黃豆角賣出。他告訴記者,今年開始,由村裏牽頭,一家蔬菜加工企業提供種子,對産出的黃豆角以每斤2.5元價格進行收購。“種什麼品種,用哪種有機肥,全聽收購企業要求。”陳文才説,今年這片小菜園為他帶來了至少3000元收入。
海北鎮鎮長沈朝銳介紹,今年西安村定制銷售黃豆角有30畝,全鎮還有2000畝定制大豆,全部按照收購企業需求,種植指定高蛋白品種。這些大豆收穫後定制企業按照高於市場價0.2元價格收購,相比普通大豆,每畝可增收100多元。這幾天馬上就要開始收穫,估計明年會有更多村民加入其中。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黑龍江省&&了定制農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發展定制農業以稻米定制為主導,鮮食玉米、寒地果蔬等特色品類定制為補充。目前,黑龍江省定制農業主體達310家,種植基地面積達138.7萬畝。(記者黃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