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1日電(記者王辰陽)國旗招展,秋風習習,國慶中秋假期裏的上海外灘游人如織,人們欣賞着萬國建築群和陸家嘴天際線的風景。整點時分,市民游客耳邊響起熟悉的《東方紅》報時鐘聲,這鐘聲來自著名的上海海關大樓。這座建築已在黃浦江畔矗立近百年,從今年9月28日起首次對游客開放。
“上海海關大樓竣工於1927年,高79.2米,其樓頂的鐘樓曾與倫敦大本鐘和莫斯科紅場大鐘並稱為‘世界三大鐘’。”上海海關工作人員郭升陽説。
外灘的地標性建築上海海關大樓。新華社記者 王辰陽 攝
隨着2025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黃浦展區在此開幕,市民游客可以通過預約,走進這座歷史建築的一樓至三樓,一睹內部風采。至此,位於外灘“第一立面”的優秀歷史建築全部向社會公眾開放。
步入上海海關大樓,一樓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中央的青銅座燈裝置,這裡是20世紀20年代上海的地理原點坐標,其位置也與頂層鐘樓的旗桿位置對應。屋頂的八角藻井非常精美,裝飾有馬賽克磚拼成的“帆影海事圖”,展現了當年先進的裝飾技藝。一樓展區還設置了上海海關大樓的記憶留存處,記憶之窗、記憶膠囊、記憶留聲機等展覽裝置,留下了城市的珍貴回憶。
上海海關大樓內部一樓的展陳。新華社記者 王辰陽 攝
拾階而上,樓梯轉角處展陳了歷史建築材料,如馬賽克地磚、大象磚、釉面磚和黃沙水泥等,展現了建築的特色。行至三樓,上海海關大樓的整體建築模型,以及修造圖紙、歷史照片等,建立起觀眾與建築的對話。XR體驗同樣位於三樓,專業技術人員對建築進行數字掃描,並通過立體視頻復現,將數字技術與藝術美學結合,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外灘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我覺得整個展覽的形式非常用心,讓我沉浸式了解海關大樓的歷史,感受外灘承載的城市記憶。”游客林先生説。展覽現場還設置了“外灘片區城市更新規劃建議徵集”專區,觀眾既可以了解相關城市空間優化及提升項目的設計理念,同時還可以對外灘的城市更新改造提出建議。
活動期間,有關部門同步發布了“外灘光年地圖”,串聯上海海關大樓及其周邊消費休閒場所,為市民游客提供一站式漫游指南,與上海旅游節、上海國際光影節、外灘國際藝術節、城市定向賽等聯動,促進文旅商體展深入融合。游客陳女士説:“很高興能來到上海外灘,進入海關大樓參觀,在這裡不僅能閱讀歷史建築,還能看到城市更新的過程,體驗上海的節日氣氛。”
展覽內的外灘片區城市更新規劃建議徵集。新華社記者 王辰陽 攝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28日,全程免費向公眾預約開放,目前國慶中秋假期間的預約已滿。
上海市黃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由於上海海關大樓仍作為辦公場所使用,此次開放的時間和空間有限。這次展覽之後,上海海關大樓將迎來百年大修,期待它修繕後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回歸大眾視野,完成建築本身與周邊區域的有機更新與功能重塑,實現歷史保護與當代生活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