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為何引發海水倒灌? 揭秘背後的“雙潮”威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6 20:08:39
來源:新華網

颱風“樺加沙”為何引發海水倒灌? 揭秘背後的“雙潮”威力

字體:

  新華社廣州9月26日電(記者田宇、胡拿雲)今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來勢洶洶。珠海、香港、澳門等地發生海水倒灌現象,有地區水浸高度一度超過1.5米,有地區海水灌入地下車庫,甚至還有魚群被衝上岸……

  海水倒灌是指海水通過地表或地下進入陸地,一般發生於沿海地區或河流入海口。海水倒灌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地質結構、潮汐、颱風等。

  “樺加沙”為何會導致海水倒灌?這種災害都有哪些後果?我們應該如何防治?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自然資源部南海預報減災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敏介紹,了解此次海水倒灌現象,要搞清楚兩種“潮”。

  ——在沒有天氣系統影響時,海洋受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會産生周期性漲落現象,即天文潮。

  ——當海面上有颱風生成並靠近岸邊時,強風會把海水往岸邊堆積,同時氣壓驟降也會讓海面升高,這些因素疊加就會導致沿海水位異常上漲,形成風暴潮。

  “風暴潮疊加在正常天文潮位之上,引起的沿岸海水暴漲,潮位就可能超警戒。如果遇到天文大潮,出現的潮位會更高。”張敏&&,超警戒潮位可能漫過堤防,導致沿海低窪地區出現海水淹沒,也有可能通過地下管網倒灌海水。

  珠海唐家半島前環片區附近,海水倒灌導致車輛被淹。新華社發(林子靖 攝)

  值得注意的是,颱風“樺加沙”影響期間,廣東沿海恰好處於天文大潮期。24日天文高高潮距離藍色警戒潮位在50至90厘米之間,同時“樺加沙”以颱風級別登陸陽江,帶來了強風暴潮過程。廣東省沿岸出現了278厘米的過程最大風暴增水,珠江口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區域。深圳、東莞、廣州、中山、珠海等多個沿海地市出現超紅色警戒的高潮位,惠州市出現超橙色警戒的高潮位。

  數據顯示,位於珠海香洲岸段的珠海海洋站測得208厘米的風暴增水,且最大增水疊加在天文高潮上,最高潮位達328厘米(按1985國家高程基準),超過紅色警戒潮位43厘米。

  “這次過程中近岸海域的浪也比較大,珠海近岸浮標觀測到6.5米的有效波高,導致部分岸段出現越浪現象,有些海堤被巨浪損毀,加劇了海水倒灌的影響。”

  記者24日中午時分在廣東省應急指揮部看到,珠海等地海浪洶湧,岸邊海水像爆炸一般掀起巨浪,甚至可達兩層樓的高度,隨即重重拍到岸上,留下白色泡沫。而岸上已是一片汪洋,海面和路面基本齊平。

  張敏介紹,此次珠海市情侶路、深圳市鹽田漁港碼頭、澳門半島沙梨頭一帶沿海以及香港海洋公園等地均發生了海水漫堤和路面淹水,惠州市惠東鐵涌、港口、黃埠等沿海鎮發生了海水從管道倒灌導致淹沒的現象。

  去年11月,廣東很多地市也發生了海水倒灌,同樣是颱風“萬宜”引發的風暴潮與天文大潮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實颱風“萬宜”並不強,距離沿岸比較遠,風暴潮過程較弱,但由於疊加了天文大潮,導致多個地市潮位超警戒,發生了海水倒灌現象。

  可以説,颱風引發的風暴潮並非唯一的“始作俑者”,大颱風不一定會導致海水倒灌現象,天文大潮也是背後推波助瀾的“幕後黑手”。

  海水倒灌作用時間長,波及範圍廣,不僅導致房屋、農田、工廠等被淹,還影響後續重建工作,使沿海基礎設施受損,擾亂居民生活秩序,生態環境亦遭受破壞,比如導致土壤鹽漬化、濕地退化等問題。

  面對海水倒灌,我們能提前做些什麼?

  防範海水倒灌,風暴潮預警很關鍵。風暴潮預警是海洋預報部門研判和預測風暴潮的發生時間、強度及影響範圍,向公眾和政府職能部門發布的警示信息,可為沿海地區爭取防禦時間,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另外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統籌決策部署防災減災措施,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張敏&&,颱風來臨前,應在可能受影響的低窪岸段提前設置防潮板或防潮沙袋,入海的地下管網及時封閉,騰空和關閉水閘,預留排澇空間,做好堤防隱患點的加固除險工作,對堤防人行&&口進行封堵等。在預判險情岸段後方可能發生海水倒灌時,做好財産防護、應急物資儲備和人員疏散撤離等處置工作。

  對已經出現海水倒灌險情的區域,應迅速引導人員沿預設安全路徑疏散,或者在原地向高層安全區避難,做好排水工作,以降低海水倒灌造成的損失。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