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5日電 題:新疆庫車:聆聽千年絲路迴響
新華社記者張瑜、賀小童、古扎麗努爾
晨光熹微,第一縷金輝喚醒了蘇巴什佛寺遺址。始建於魏晉時期的這處佛教遺址屹立於新疆庫車市卻勒塔格山南麓,東、西兩寺隔河相望,仿佛在默默訴説着昔日的輝煌。
秋風掠過斷壁殘垣,捲起歷史的塵沙。公元7世紀,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時曾在此駐錫講經。站在遺址高處迎風而立,仿佛還能聽到千年之前,這片土地上回蕩的鐘鼓梵音。
游客在蘇巴什佛寺遺址參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庫車,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坐落於天山南麓中部、塔裏木盆地北緣,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不同文化在此碰撞融合,綻放出璀璨的文明之花。
石窟、古城堡、烽火&……庫車市180處文物中,有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處。2023年,庫車市入選第二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
整座城市猶如一座露天的歷史博物館,漫步其中,處處可以感受到這種深厚的文化積澱。
清晨的蘇巴什佛寺遺址。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在庫車市友誼路鬧市區,地下七八米深處,藏着新疆首座地下遺址博物館——龜茲魏晉遺址博物館,游客可以近距離觀賞珍貴的漢式磚室墓群。
墓門照墻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中國傳統神獸紋樣至今清晰可見,上海游客陳美琳一邊專注地欣賞,一邊感慨道:“仿佛能觸摸到歷史脈搏,感受遙遠時代的生活氣息。”
而在地上,龜茲博物館也於今年面向游客免費開放。龜茲博物館館長馬麗麗介紹:“為讓館藏文物活起來,地上、地下兩館相依,既以豐富館藏鋪展龜茲文化長卷,又將庫車友誼路墓群的歷史肌理原真呈現。”
觀眾在新疆庫車市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距離庫車西北十余公里處,克孜爾尕哈烽燧巍然屹立,這座始建於漢代的軍事設施,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至今雄姿猶存,201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作為漢代長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見證了絲綢之路的繁榮與變遷。
“克孜爾尕哈”意為“紅色哨卡”。夕陽下,這座漢代軍事設施的夯土墻體被映照得棱角分明,泛着淡淡的金紅色。“站在這裡,仿佛看到了當年的烽火傳訊。”一名游客感慨地説。
游客在克孜爾尕哈烽燧參觀。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夜幕降臨,煙火氣息在庫車老城瀰漫。廣場上傳來歡快的樂曲聲,舞者頭頂銅盤銅壺,腳步輕快,將迎賓之禮——薩瑪瓦爾舞展現在游客面前,掌聲與歡笑聲此起彼伏。
克孜爾尕哈烽燧與兵士塑像相映成趣。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庫車的老城區還存有大量晚清和民國初期古民居,這些融合了典型漢式外廊和傳統維吾爾族建築風格的民居既是寶貴遺産,也是旅游資源。近年來,庫車啟動“拯救老屋行動”等系列保護工程,讓歷史建築煥發新的生機,游客紛至沓來。
在老城薩克薩克街道的龜茲小巷,60多歲的阿布都卡德·買木提明嗅到商機,將家裏空閒老屋收拾出來,開了一個家庭茶館,“現在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了。”
在新疆庫車市的龜茲小巷,民間藝人艾合買提·毛拉克在表演薩瑪瓦爾舞。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月上枝頭,點點星光照耀在這片古老與現代交匯的土地上,古城庫車的文化魅力之花仍在綻放。
策劃:王黎、李歡
記者:張瑜、賀小童、古扎麗努爾
視頻:賀小童、張瑜
海報製作:李歡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新疆分社聯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