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東塔寺遺址考古成果揭示宋代塔基技藝-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2 21:13:25
來源:新華社

浙江嘉興東塔寺遺址考古成果揭示宋代塔基技藝

字體:

  記者日前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位於浙江嘉興市中心的東塔寺遺址考古成果揭示宋代複雜塔基技藝。考古專家説,這一營造技藝在北宋《營造法式》中並無記載,填補了文獻空白。

  東塔寺始建於南朝梁代,此後屢毀屢建。在這個遺址,考古工作者一共發現了52口“宋缸”。這些“宋缸”是北宋神宗元豐二年重修時安置的,是塔基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9月,東塔寺遺址開始正式考古發掘,逐步厘清了古寺的整體格局。

  走進東塔寺遺址考古工地,記者好似走進了一個“石頭陣”:有一圈圈的石頭,也有橫成行、縱成列的石頭。東塔寺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暉達解釋説:“石頭是我們用來標識的,每個圓圈下面就是一口缸,每條線下面都是木結構。”

  圖為東塔寺遺址考古工地現場。新華社記者 馮源 攝

  該遺址考古工作最重要的發現,就是“石頭陣”所標識出的宋代複雜塔基。

  李暉達説,這座正方形塔基面積約900平方米,距當時的地面有6至7米深,挖好深坑後,工匠在坑底打下密集的樁基,再用青膏泥逐層夯實,最後搭建起內中外共三層的木框套箱。

  在考古工地現場,記者看到了最內圈的“井”字形木板套箱。這座套箱是由四層豎板拼成的,由於長期掩埋地下,木質如新。

  考古發現,當時的工匠建好套箱後,在箱外先鋪枕木和木炭,再交叉平鋪木板地梁,在地樑上放上52口大缸。在大缸外側,工匠又用四層豎立木板分別搭建了中圈和外圈套箱。套箱之間、外箱和泥土之間都有多層樁梁加固結構。

  圖為“井”字形木板套箱。新華社記者 馮源 攝

  “這座宋代塔基可以視為分層增強複合地基,分為人工夯土層、人工夯土加強層和木樁層,代表了北宋時期江南建築基礎作法的最高水平,體現了北宋工匠處理水鄉潮濕軟土環境時的高超技藝能力。”參加東塔寺遺址考古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周珂帆介紹説,他們與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專家進行了測試,這種地基能夠很好地增強承載能力。

  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盧遠征説,古塔存在“十塔九歪”的現象,多是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造成的。而東塔寺塔基代表了當時針對這一問題、在南方軟土上進行地基處理的高超技藝。(記者馮源)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