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創新賦能 一城蓄勢“飛天”——“航空城”長春逐夢蒼穹向新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2 10:00:1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展創新賦能 一城蓄勢“飛天”——“航空城”長春逐夢蒼穹向新行

字體:

  9月的長春,秋高氣爽,碧空如洗。湛藍天幕之上,各型飛機展翅翱翔,陣陣轟鳴響徹長空。19日至23日,2025年長春航空展在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舉辦,人流如織,歡聲笑語,北國春城又一次熱鬧起來。

  從“東北老航校”的精神傳承,到“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的科技突破;從低空領域的先行探索,到航空與文旅融合下的城市新貌……長春不僅見證着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光輝歷程,更在搶抓戰略機遇,系統布局與發展空天産業,以航展為媒,聚合産業生態、傳播航空文化、帶動全民參與,“航空城”的名片愈發閃亮。

  9月20日,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上,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飛機起飛。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搖籃育人傳薪火

  百餘型飛機、地面裝備以及退役經典裝備集中展出,多型先進航空發動機及零部件産品重磅亮相,航空工業、中國航發、長光衛星等200余家參展單位百花齊放……展會現場,琳瑯滿目的航空裝備與精彩紛呈的飛行表演,令人目不暇接。

  長春是我國航空人才的搖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坐落於城市中心。該校前身為1946年中國共産黨創辦的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即廣為人知的“東北老航校”,培養了大批航空人才,更走出了楊利偉、翟志剛等航天英雄。這些無不彰顯着長春與我國航空事業的血脈&&。

  歲月流轉,藍天見證。今天的長春,正錨定航空航天産業新機遇,向空天蒼穹邁進。

  9月20日,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上,2名殲-11BS飛行員觀看戰友飛行展示。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由117顆在軌衛星組成,該公司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長光博翔首創的雙飛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未來直接産值可達3億至5億元;長春通視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光電吊艙,能夠靈活適配我國當前主流的各類飛行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為航空産業的發展培養了一批批人才……

  技術創新結碩果,新興産業正隆起。近年來,長春市推進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航天信息産業園、智能光谷産業園等項目建設,制定《長春市航空航天及應用産業三年攻堅突破行動計劃》,培育引進一批航空裝備製造、航空服務、低空經濟、文旅文創企業,釋放産業集群效應。

  長春市副市長魯月&&,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的建設有力推動了城市西部區域振興發展。隨着航展影響力擴大、相關企業項目落位、文旅內容豐富,航博城將成為新的增長極和新質生産力集聚區。

  9月19日至23日,2025年長春航空展在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舉辦,吸引諸多參觀者觀展。圖為一位參觀者在展會現場選購航空文創産品卡游致勝空天中國戰機卡牌。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低空經濟拼未來

  低空經濟有着“強鏈條、廣融合、深輻射”的産業特性,在長春市低空飛行服務指揮中心,大屏幕正實時呈現無人機傳回的動態畫面。系統依託智能算法,實現高效的任務管理與調度;工作人員通過可視化&&,輕鬆完成任務執行、資源調配與安全監控,實現“一站式”智能化服務。

  掘金“萬億藍海”,長春蓄勢“飛天”。從算力中心、飛行指揮中心等基礎設施構建,到網格編碼、低空衛星通信等技術體系布局,再到低空經濟産業園、高寒試驗場等産業載體打造,近年來,長春在政策與産業兩端協同發力,以系統性創新構建低空經濟産業生態,將藍圖變為實景。

 9月20日,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現場人山人海。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作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城市,去年長春發布《長春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打造東北低空經濟中心,構建以凈月高新區為核心的産業空間格局,力爭在低空經濟領域實現“飛得好”“用得好”“發展好”的目標。

  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遲旭介紹,依託原有城市數據&&、算力中心等軟硬體基礎,重點在空域劃設、無人機衛星通信等方面與國內知名院校、頭部企業合作,為低空産業規模化、商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2月,低空行業大模型“紫東長空”在長春正式亮相,模型把人工智能在數據融合、産業應用、綜合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優勢應用於低空經濟領域,通過數據分析和邏輯推理,成為幫助政府、企業決策指揮的“智慧大腦”。

  “我們正在打造‘低空雲’,進一步為全市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算力、存儲和網絡通信的技術支撐。”東北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義江説。

  本屆航展,吉林省翼啟飛科技有限公司攜6款高性能無人機産品亮相。作為一家集無人機行業應用、軟體開發與集成服務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涉及農、林、電、水利、交通等諸多領域。“期待借助展會&&拓展合作,攜手共推航空事業創新。”該公司副總經理於抒昂説。

  航展熱潮不落幕

  天上,一架架飛機呼嘯而過,特技動作劃破長空,贏得陣陣喝彩;地上,新落成的藍天公園人頭攢動,特色航空景觀和多元消費業態,讓這裡成為“航空+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地標。

  本屆長春航空展展場總面積達到235.8萬平方米,較上屆大幅擴容,內容更加豐富,並且更側重於同城市文旅與航空科普結合,釋放“航空城”獨特魅力。

  9月20日,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上,觀眾在長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參觀。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會場內,“逐夢星海·啟智未來”主題科普研學館裏,航模拼裝、模擬飛行、無人機操控等15組科普體驗項目分列,讓青少年沉浸式感受航空科技的魅力。會場外,全市共有50余項特色活動同步舉行:新民大街“變身”航空主題街區,舉辦百年航空史主題展覽;肆季南河公園推出航空主題光影水幕秀、航模大賽;長影世紀城、凈月潭等景點和全市文博場館、公共場所也推出航空表演和講座活動。

  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的建設,也使航空展“扎根”長春,從“階段性盛會”變成“常態化亮點”。停展期間,航博城內的展示中心將常態策劃各類展覽和活動,打造“不落幕的航空展”。

  航空文化融入,促進文旅消費。愛好者在研學基地製作航空模型、近距離接觸航空裝備、更多外地游客來長春“打卡”……“航空熱”正持續轉化為旅游、餐飲、住宿等消費鏈的全面躍升。

  9月19日至23日,2025年長春航空展在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舉辦,吸引諸多參觀者觀展。圖為一對父女在展會現場用航空文創産品卡游致勝空天中國戰機卡牌打卡中國戰機。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長春航空展不僅是一場展現我國航空事業輝煌成就、點燃全民航空夢想的藍天盛會,更是長春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文旅消費的有力契機。”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張輝勇説,將以全市文旅資源為載體,圍繞航空主題打造一場全民參與、主客共享的文旅嘉年華。

  翱翔長空,逐夢未來。在邁向“航空城”的道路上,長春正在乘勢而上。(記者段續 王帆 孫鵬程 趙丹丹)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