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村口,一株巍然挺立、枝繁葉茂的古樟樹映入眼簾。走過古驛道,穿過風鈴叮噹作響的薔薇花架,一座千年古村便如畫卷徐徐展開:這就是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西北部的釣源古村。
釣源古村始建於唐朝末年,距今1100多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同宗、後裔的聚居地。古村布局呈八卦圖形,留存的祠堂、書院、民居等150余處古建築是明清贛派建築的典型。7口池塘伴着一口古井的水系,形成了當地人口中獨具特色的“七星伴月”。
釣源古村。(新華網 董靜雪攝)
僅僅幾年前,釣源還處於瀕臨消失的困境。由於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謀生,人口流失嚴重,房屋逐漸破敗,古建築墻體開裂、屋頂漏雨。隨便亂扔的垃圾,也對水體造成了污染。
“起死回生”的轉機,出現在2021年。得益於“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村民參與”的創新模式,釣源古村一步步迎來蝶變。首先是系統保護,堅持“最小干預”原則,投入資金對古建築進行系統性修復,保留其歷史風貌和文化肌理。同時實施生態治理,利用古樟群落和“七星伴月”水系打造獨特景觀。二是採取專業化運營。吉州區政府引入了“十里芳菲”等專業文旅團隊進行整體運營,量身定制業態,讓古村煥發新活力。三是村民參與,利益共享。“企業+村集體+村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使村民通過房屋租賃、景區就業、分紅等途徑實現增收。
釣源古村。(新華網 董靜雪攝)
秉持“讓古村走進現代生活”的理念,釣源古村不斷探索 “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徑。例如打造農耕公園,與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有機土壤改良、智能農耕等,發展體驗農業;設置陶道館、非遺工坊等讓游客體驗手作魅力,恢復和展示傳統生活方式和非遺技藝。
釣源古村內的花開書場。(新華網 董靜雪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釣源古村在婚姻登記與文旅深度融合方面進行的創新實踐。百囍墻、婚姻文化走廊、愛情存儲信箱……走進“姻源堂”,唯美的中式浪漫氣息撲面而來。作為集婚戀交友、婚姻登記、愛情打卡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結婚辦證點,“姻源堂”依託深厚的廬陵文化底蘊,為新人們準備了別具一格的領證儀式,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浪漫選擇。據工作人員介紹,自去年七夕佳節啟用至今,已有約200對新人在此領證。
千年古村芳華重現,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25年上半年,釣源古村游客量達45.47萬人次,實現營收1309.79萬元。同時,通過持續健全聯農帶農機制,釣源古村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創業110餘人、村集體經濟實現年增收50萬元、戶均增收4萬餘元。(新華網 董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