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感受昔日邊塞風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31 08:33:30
來源:新華網

在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感受昔日邊塞風情

字體:

  新華社太原8月30日電(記者許雄)雄踞天地間,綿延萬里,兩千餘年來,長城承載着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印記,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徵。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的邊塞詩篇匯成長卷。如今,長城一號旅游公路與古時的邊塞遺跡並肩而行,讓游客能在愜意的自駕中感受別樣風情。

  根據山西省交通運輸廳提供的數據,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已建成3617公里,其中主線1065公里。公路主線始於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老牛灣鎮老牛灣村,分內外長城兩路,最終交匯於大同市天鎮縣新平堡鎮平遠頭村,形成長城內外環線。

  在長城一號旅游公路零公里起點所在的偏關縣,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於此抵達終點,長城與黃河在此“握手”。

  “這個‘握手’處,就在老牛灣村,這裡也是黃河入晉第一村。”偏關生態文化旅游示範區講解員張瑞芳説。

  站在老牛灣村的古堡之上,因下游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而形成的高峽平湖景觀,與黃土高原的蒼茫、長城墩堡的雄渾氣魄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穿越古今的雋永畫卷。

  頃刻間,天空烏雲翻騰,灰藍交織,尚未調勻,閃電不時劃破長空,大雨將至未至。游人加快了避雨的腳步。古堡周圍一時歸於沉寂,如同歷史上的某個時刻,靜靜守望著這片大好河山。

  告別烽火硝煙,如今的老牛灣村憑藉“旅游飯”擺脫了昔日的貧窮落後。村民魏永富在村裏開了一家70張床位的農家樂,可同時接待100多人用餐,年增收超過10萬元。“現在路好了,自駕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村變美了,人變富了,這就是國家發展帶給老百姓的實惠。”魏永富説。

  沿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繼續前行,長城最原始的模樣不斷展現在眼前。層層夯土,深埋着幾百年前的汗水,一次次見證鐵與火的淬煉,最終將血肉與精神鑄就整個民族的魂魄。

  “偏關歷來都是要塞之地。20世紀,為鞏固國防,還在此修建了紅門口地下長城。”張瑞芳&&。

  這座地下長城現已對游客開放,同樣經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可達。在水泉鎮水泉村的一戶普通院子裏,一孔普通的窯洞就是地道入口。

  “初極狹,才通人”是地道內空間的真實寫照。偏關縣提供的資料顯示,這裡的戰備地道僅修繕後適合開放的區域長度就已超過千米。行走在地道內,若想停下休息,需特意尋找能直起腰的地方。

  走出地道,乘車沿路前行,長城再次映入眼簾。古今軍事防禦設施的對比,讓人對邊塞這一意象有了更直觀的感受。“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沿線的美,還等待更多雙眼去發現,更多心靈去慢慢體會。”張瑞芳感嘆道。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