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甘肅省張掖市生態環境局肅南分局工作人員郎文瑞在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雪豹(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蘭州8月16日電 題:祁連山“記錄者”:用鏡頭追蹤野生生靈
新華社記者何問
8月,是祁連山最綠的季節。但對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郎文瑞而言,這卻是一年中進山最少的時段。
“繁殖期過去了,能拍到的場景少了。”郎文瑞説。
郎文瑞是甘肅省張掖市生態環境局肅南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08年,他開始接觸攝影。因為工作需要,巍峨壯麗的祁連山,成為他取景最多的地方。
祁連山不僅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域。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顯示,這裡已發現野生脊椎動物402種、昆蟲1609種、高等植物2160種、大型真菌506種。
郎文瑞家住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這個縣高山蒼茫、草原遼闊,佔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近六成。正因如此,郎文瑞對這裡很熟悉。
2014年,他參加中國攝影家協會舉辦的攝影人才培養班。授課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他——攝影不僅要記錄,更要講故事。祁連山擁有如此獨特的野生動物資源,為何不嘗試用影像記錄它們?他立下目標:多多益善拍攝祁連山裏的野生動物。
從那以後,祁連山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郎文瑞幾乎都拍到了,但唯獨沒拍到雪豹。
為此,每到野生動物經常出沒的季節,郎文瑞就會帶上帳篷、乾糧和全套拍攝設備進山。每次凌晨出發,有時候一蹲守就是好幾天。只要聽説牧民或護林員遇見過雪豹,他都會去尋找。
“雪豹有自己的領地和固定‘巡山’路線,多沿河谷巡游。”郎文瑞説。
這是甘肅省張掖市生態環境局肅南分局工作人員郎文瑞在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雪豹(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他與雪豹的首次相遇,是在2020年冬天,地點是肅南縣祁豐藏族鄉的一片河谷,這裡他已經跑了很多趟。他下車時,還沒來得及戴眼鏡,突然發現不到30米外的冰灘上多出一個影子。他舉起手機放大一看,正是雪豹。他轉身就去拿相機,沒想到一轉眼的功夫,雪豹就不見了。
此後很長時間,郎文瑞都遺憾不已。後來的每次進山,他都隨身攜帶相機,隨時戴好眼鏡。
三年後,郎文瑞終於圓夢。
郎文瑞記得清清楚楚,2023年1月7日早上9點,他經過4個多小時的跋涉,剛到祁豐鄉的高山濕地——觀山海子,翻過一個山頭,就看見一隻雪豹緩緩邁步,旁邊還有只被捕殺的岩羊。郎文瑞屏住呼吸,迅速舉起相機。終於,祁連山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被他定格在高清鏡頭裏。
此後,郎文瑞不斷拍到雪豹。自2023年至今,他已在不同地點拍到9隻雪豹,其中還有成雙同行的場景。今年5月,他隔着10米與一隻雪豹相遇。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主任裴雯介紹,近年來隨着祁連山生態環境不斷向好,雪豹的活動區域不斷擴大,“可見度”越來越高。“監測數據顯示,祁連山西段分佈着約300至500隻雪豹。”裴雯説。
長期守望,讓郎文瑞對野生動物的習性也有了獨到觀察:雪豹撫育幼崽耐心細緻,直到小雪豹能獨立捕獵才會再生一胎;黑頸鶴每年都會在同一地點築巢;豺狼捕獵時分工明確,即使飢餓也會有“放哨者”……
“野生動物都有自己的法則,非常聰明、有靈性。”他説。
如今,郎文瑞已積累了20多萬張照片。因為工作需要,他的目標已拓展到用影像系統記錄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變遷。
“任務很重,拍二十年恐怕都不夠。不過,我一定會努力的。”郎文瑞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