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 “是狼!狼進院子了!”巡山隊員氣喘吁吁跑來,向秋培扎西報告。
秋培扎西是可可西裏管理處執法監督科科長,在卓乃湖保護站,沒有人比他更熟悉這裡的情況。聽到有狼進了院子,秋培扎西扔下正在採訪的記者,一個跨步就衝出了門。
這是一隻成年的狼,瘦瘦的,黃色的底毛上夾雜着灰色和黑色的毛,根根都像豎起來一樣,隔老遠就讓人感到扎手。只見它不慌不忙,和人保持大約10米的距離,眼睛卻一直盯着大家,目光溫順,一點都看不出兇的樣子,和家裏養的狗沒啥兩樣。
在巡山隊員的驅趕下,它一步三回頭、極不情願地跑出了保護站的院門,站在門口又回望著大家。僵持了好大一會兒,才慢慢地轉身離開,消失在夕陽的余暉中。
這是在可可西裏腹地卓乃湖拍攝的狼。新華社記者 杜笑微 攝
哪知第二天傍晚,這只狼又來了。這次它還沒來得及進院子,院門就被出來圍觀的人們堵住了。它來回試探,時不時往人群方向靠近,目光中充滿了乞求和討好。
一位巡山隊員從食堂拿來一塊肉扔過去,它一口叼在嘴裏,轉身跑了幾步,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吃完後,它繼續圍着人群來回轉,尾巴垂着夾在兩腿之間。有經驗的巡山隊員説,當狼把尾巴夾在兩腿之間時,經常是在釋放善意,&&自己沒有攻擊性。
發現人們只想用手機拍它卻不再給食物後,狼似乎有些“生氣”,作勢要往對面山坡上跑。但跑了一段距離後,它又折了回來,似乎不甘心沒有討着吃的。直到十幾分鐘後,它才極不情願地走開了。
這是在可可西裏腹地卓乃湖拍攝的狼。新華社記者 杜笑微 攝
“可能是青藏公路附近的‘網紅狼’,跟着前來産仔的藏羚羊群來到了卓乃湖畔。”秋培扎西分析説,在青藏公路沿線,開車的人們經常會遇到“狼出沒”,並給它們投喂肉、火腿腸之類的食物。
不少人還把給狼投喂食物的照片發到網上,於是這些在青藏公路沿線出沒“乞討”的狼,就慢慢變成了“網紅狼”。據秋培扎西估計,青藏公路沿線“乞討”的“網紅狼”,至少有七八隻。
在可可西裏從事藏羚羊保護工作已有30年的秋培扎西分析,眼下正值藏羚羊遷徙産仔季,卓乃湖作為“藏羚羊大産房”,周圍聚集了成千上萬的藏羚羊,正是狼群捕捉獵物的“豐收”季節。此時的狼群,應該忙着捉羊,而不是向人類討要食物。
這是在可可西裏腹地卓乃湖拍攝的狼。新華社記者 杜笑微 攝
“這只狼並不一定來自青藏公路沿線,但它的行為與一般的狼有區別。”秋培扎西説,它一點都不怕人類,也沒有攻擊人類的跡象。相反它顯得和人類特別親近,很熟練地向人類討要食物,應該是受到了人類投喂活動的影響。
狼不怕人,還和人交上了“朋友”,“網紅狼”的出現,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説,這看似體現了人們對野生動物的愛心,但投喂的火腿腸等人類食品,往往高鹽高油,還含有添加劑、防腐劑等,與狼群自然捕殺的獵物完全不同,既容易造成營養不均,還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的發病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投喂降低了狼的獵食慾望和能力。”連新明説,這在客觀上破壞了狼群對藏羚羊等物種的優勝劣汰機制,干擾了整個可可西里正常的食物鏈,進而影響到可可西裏的生態平衡。
“人與狼的最好距離,就是愛而遠之。”連新明説,讓荒原更荒,讓野性更野,才是最好的可可西裏。
策劃:錢彤
統籌:常愛玲、陳凱、令偉家
製作:於衛亞、史衛燕、焦旭鋒
記者:史衛燕、杜笑微
視頻:劉思錄、郭依格、鄧寒思、杜笑微、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