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8月5日電 題:青海格爾木:戈壁上生長的鹽湖小城
新華社記者王浡
位於柴達木盆地底部的青海小城格爾木,是一座因鹽湖而興的城市。
指着遠處泛白的鹽灘,青海省格爾木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孫龍海介紹察爾汗鹽湖的由來:經過億萬年地殼運動,蒼茫大海變成了盆地,汪洋海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逐漸蒸發,留下了豐富的鹽類沉積,形成了這個世界第二大鹽湖。
這是2024年11月29日拍攝的青海格爾木察爾汗鹽湖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湖水廣闊平靜,採鹽船在湖上緩緩游弋,如今的察爾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鉀肥生産基地。從察爾汗鹽湖出發一路向南,不到一小時就到了格爾木市區。
“格爾木啥都缺,就是不缺鹽。”在格爾木生活了近50年的居民趙軍説,“大部分居民都是當年開採鹽湖來的這裡。”
這是2024年11月29日拍攝的青海格爾木察爾汗鹽湖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由於處戈壁深處,格爾木常年多風沙。當地花大力氣引水入城,在城區的每一條幹道上都修建水渠。格爾木河緩緩流過,滋養着這座城市。
格爾木的街道不寬,建築也不太集中,少數幾棟高層建築在平坦的戈壁上十分顯眼。當地人説,格爾木風沙大地盤也大,為了將風沙的影響降到最低,大多數建築都不超過六層。
2024年5月27日,列車行駛在崑崙山下的青藏鐵路上。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天氣晴好的時候,在格爾木市區就能看到崑崙山脈。
109國道公路兩邊都是戈壁,過了崑崙山埡口,才能看到綠色。崑崙山山頂終年覆蓋積雪,太陽照射下顯現出“日照金山”的壯觀景象。
7月2日,市民在青海格爾木的夜市逛街。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格爾木東郊,光伏板如藍色海洋般連綿,高大的風力發電機排成陣列,戈壁的風夾雜着黃沙,在光伏板和風電機間穿梭,大片荒漠成了發展新能源的“天堂”。在陽光和荒漠之下,賽博朋克的科技景觀成了格爾木的新“名片”。
作為連接新疆、西藏的樞紐,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格爾木,帶來多樣文化和豐富美食。不管是量大醬濃的東北燉肉,還是料鮮味美的廣東靚湯,都能在格爾木享用到。
7月2日,市民在青海格爾木的“旱碼頭”夜市逛街。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傍晚的格爾木市區,人們相聚在傳統“旱碼頭”夜市,烤羊肉的鹹香與水果的果香交織,游客們舉着手機拍攝夕陽下的城市剪影。
“太陽把鹽粒凝成大地的詩行,格爾木用崑崙山脈的胸襟,承接每一束照耀未來的光芒。”詩人筆下的格爾木,在一山一湖間沐浴陽光,生機蓬勃。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青海格爾木察爾汗鹽湖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齊芷玥 攝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青海格爾木察爾汗鹽湖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齊芷玥 攝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青海格爾木察爾汗鹽湖一角。新華社記者 齊芷玥 攝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青海格爾木察爾汗鹽湖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齊芷玥 攝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青海格爾木察爾汗鹽湖一角。新華社記者 齊芷玥 攝
視頻記者: 杜笑微、王浡、蔡志堅、胡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