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光掠過日月山,將崑崙山巔的積雪照得金光燦燦,總面積超過5800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鹽湖,在陽光下透出晶瑩的色彩,青藏鐵路上拉運鉀肥的列車隆隆駛過,帶出一段“中國鹽湖城”的故事……
這裡是青海格爾木,一座因路而起,因鹽而興的戈壁小城。
翻開格爾木的歷史,鹽湖開發是繞不開的篇章。隨着青藏公路的開通,小城格爾木在戈壁灘上拔地而起。在“開發柴達木”的號召下,1958年,第一批拓荒者背着帳篷來到格爾木北邊的察爾汗,在茫茫戈壁上用鐵鍬挖開了中國鹽湖工業的序幕。

晶瑩剔透的湖水廣闊平靜,採鹽船在湖上緩緩游弋,如今的察爾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鉀肥生産基地,用鹽鋪成的道路在陽光下白得發光。
在東郊的光伏産業園裏,風的“銀翼衛士”與光的“藍色海洋”,在大漠中孕育清潔能源的蓬勃生機。
戴上墨鏡,開上越野車,戈壁裏的曠野美景讓游客流連忘返,“鹽湖城”也有“文藝范”。

“旱碼頭”夜市旁的雕塑閃爍着金屬光澤,烤羊肉的鹹香與水果的果香交織,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記錄着夕陽下城市的“夢幻時刻”。
從戈壁荒原到工業新城,這座“中國鹽湖城”的故事如同鹽晶,在陽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
作者:杜笑微 王浡 郭勇良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