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鹽新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2 15:02:08
來源:新華網

漳鹽新變

字體:

  新華社蘭州8月2日電 題:漳鹽新變

  新華社記者 張玉潔、劉克英

  漳縣盛産漳鹽。一口古井,記錄千年鹽史。

  而今,古鹽新變。

  古法

  漳縣是甘肅省定西市的一個小縣,常住人口不到20萬。但這裡有着長長的歷史,自公元76年建縣,至今已近2000年。

  漳縣因鹽而立,因鹽而興。億萬年前的地殼運動,在這裡形成了較大範圍的岩鹽礦。從取食鹽泉到掘井熬鹽,從鹽商、鹽官到鹽廠、鹽票,漳鹽書寫漳縣歷史。

  在漳縣鹽史館,有一口秦漢古鹽井。井深20余米,從井口望去,滷水漾動。

  古時的漳縣,鹽業興盛,鹽工眾多。“用轆轤從井中打水的叫‘絞手’,身強力壯往鹽鍋房抬水的叫‘抬手’,專門燒鍋熬鹽的叫‘燒手’。結晶製成鹽磚後,再由‘字頭’在鹽上題字蓋印。”63歲的古法制鹽技藝人員李福義説。

  7月18日,李福義正在熬鹽。新華社記者 劉克英 攝

  灶火正旺,李福義用水瓢攪動鍋中滷水,鹽花便翻滾起來。火候掌握最難,起初大火猛燒,後用小火慢慢蒸發水分,此間訣竅難以言傳。

  李福義説,過去,鹽是營生,方言裏“把鹽熬住了”就是“把錢掙下了”的意思。如今,鹽成了文化,本地的、臨省的都前來參觀,最遠的客人從挪威而來。還有不少孩子對古法制鹽感興趣,成為了小小傳習人。

  新技

  走進現代化工廠,漳鹽又呈現出另一種面貌。

  潔凈車間內,全自動設備不間斷包裝成品鹽,再由巨大的機械手整齊碼放。

  甘肅漳鹽勝雪鹽業有限公司是當地新引進的企業,2023年底試生産運行。如今,企業已開發4大類30多種鹽産品,日産量近700噸。

  7月18日拍攝的甘肅漳鹽勝雪鹽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新華社記者 劉克英 攝

  “漳縣的滷水條件好,從地下1500米深處打井,每立方米滷水可出鹽300千克。優級鹽的標準是氯化鈉含量超過99.1%,我們的産品可達99.5%以上。”總工程師鐘建國説。

  瞄準高品質工業用鹽的市場需求,企業正在加緊技術攻關,推進二期建設。“技改後,氯化鈉含量有望達到99.8%、甚至99.9%,可成為鈉離子電池的原材料。”鐘建國説。

  古法熬鹽時,鍋壁上會因多次熬煮而結成一層堅硬的鹽垢,人們叫它“鹽呱呱”。曾經的鹽廠銷售張曉虎用“鹽呱呱”的名字,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走進門店,貨架上既有低鈉鹽、無碘鹽等各類食用鹽,也陳列着洗衣液、洗潔精、沐浴露等十來種鹽系列的深加工産品。

  7月17日拍攝的“鹽呱呱”系列産品。新華社記者 劉克英 攝

  “浴鹽裏添加了艾葉、玫瑰等;洗衣液裏鹽佔比高,有增稠、去污、防腐的功能。”張曉虎説,下一步他想做好直播帶貨,把線上銷量帶上去。

  作畫

  鹽不僅可食、可用,也可賞。

  走進汪航鹽藝工作室,一幅幅鹽畫映入眼簾。鹽粒融入畫作,化為山水花鳥。最傳神的是雪景,頗有“撒鹽空中差可擬”的意境。

  汪航的爺爺熬鹽、爸爸販鹽,她高中畢業後成為了一名鹽廠工人。望著白花花的鹽,喜歡畫畫的汪航總想著能不能用它作畫。

  為了讓鹽“挂”在畫上,她試過用蛋清、白乳膠、陶瓷膠等各種材料,最後發現環氧樹脂效果最好。經歷收集素材、構圖起稿、堆鹽塑形等步驟,鹽畫就完成了。

  7月18日拍攝的鹽畫。新華社記者 劉克英 攝

  “鹽是雪白的,我想畫成雪景很不錯,就根據漳縣的自然風貌,創作了《風雪夜歸人》《瑞雪兆豐年》等作品。”汪航説。

  這幾年,她常帶着自己的畫作走進校園。“很多孩子沒見過鹽畫,都圍到我身邊,我也特別高興。”

  6歲的包依諾是汪航最小的學生。小姑娘穿着漢服,滿臉稚氣。“我才開始學,畫得還不好,但想試試。”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