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7月26日電(記者 楊馳)7月24日18時,湖南省永順縣猛洞河畔,隨着公安潛水救援人員將被困的王先生托舉出水面,岸上焦急等待的人們爆發出勝利的歡呼聲。這場跨越800公里、持續110小時的生死接力救援再次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7月23日,廣西百色市公安局接到湖南省公安機關協作函,稱7月20日凌晨4時,永順縣一群眾王先生在開展潛水作業時,誤入水下洞穴被困。因當地搜救手段有限,請求協調百色市公安水上救援力量前往支援。
警情就是命令。百色市公安局立即行動,指派經驗豐富的四級高級警長梁良帶隊,率領治安管理支隊水上勤務和航空警務大隊的11名精幹隊員,攜帶專業裝備,連夜驅車趕赴湖南。
從廣西百色市到湖南永順縣,相距800余公里。但生命至上,刻不容緩!“大家輪流開車,整整開了12個小時,路上幾乎都沒有停留。”隊員許世德説,“越快到達,被困人員就越多一分生的希望。”
24日凌晨4時,抵達救援現場的隊員們顧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但首輪搜救卻並不順利。
公安救援人員準備潛入水下搜救被困人員。新華社發
地下洞穴複雜曲折,能見度不足一米,只能依靠隊員自身攜帶的光源順着石壁摸索前行。搜救隊員們通過布設引導繩往洞內推進約70米,接連排查了4個洞室,均未找到被困人員。
“還有希望嗎?”“還能找到嗎?”看著被困人員家屬焦急而期盼的目光,梁良暗下決心,要盡全力把被困人員活着帶出來。
24日15時,救援隊員閆明、劉承志繼續開展第二輪下潛搜救工作,這次他們帶回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他們在水下13米、距離洞口80米處的一個氣室內發現了被困5天的王先生。但壞消息是裏面空氣流通不暢,二氧化碳濃度偏高,被困人員已出現缺氧而呼吸困難的情況。
公安救援人員在洞穴氣室內發現被困人員王先生。新華社發
救援隊員閆明回憶當時發現時的情景説:“廣西的地下洞穴之間多有地下河相互連接,氣室內一般不存在缺氧問題,而永順縣這裡是相對獨立的洞穴,與外界隔絕,很容易造成缺氧。”
發現被困人員是第一步,如何安全救出將是更大的挑戰。確認被困人員狀況後,決定由劉承志留在洞穴陪同王先生,閆明則返回水面報告情況。
為改善洞內空氣狀況,救援小組決定由閆明攜帶50%濃度的氧氣瓶立即返回洞室,為引導被困人員出水爭取更多時間。雖然有了氧氣補給,但在一個多小時的等待過程中,閆明坦言仍感到頭暈眼花。為了不讓被困人員更焦慮,他努力調整心態保持淡定。
不久後,梁良率隊員許世德、黃贈諭到達氣室匯合。在幽暗洞穴內,梁良再次認真評估被困人員情況後,決定採取水下拖帶戰術開展救援。
返回水面的過程充滿危機和挑戰。“水下能見度太低,洞內結構複雜,加上被困太久,被困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有些不適應,需要我們進行輔助潛水。”梁良説,隊員們只能小心翼翼地護着王先生,一點一點地慢慢游動。
在與湖南警方和社會救援力量通力協作下,24日18時,被困110個小時的王先生終於被救上岸。經現場醫護人員檢查,王先生身體並無大礙。
公安救援人員將王先生救出水面。新華社發
這次的救援奇蹟已不是梁良和隊員們第一次創造。今年2月,他們就在百色市田陽區成功救出兩名失聯73小時的科考人員。從熟悉的家鄉水域到陌生的湘西峽谷,每一次成功背後,是隊員們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和在實戰中積累的寶貴經驗。
公安部門提示,開展潛水作業需具備相應資質和能力,切勿冒險進行無證潛水,如遇險情須第一時間求助相關部門,避免危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