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面觀|新技術、新應用、新生態——看“AI+”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造福千家萬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5 15:47:17
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面面觀|新技術、新應用、新生態——看“AI+”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造福千家萬戶

字體:

  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

  正迎來爆發式發展

  當前我國“AI+”應用處於什麼水平?

  AI終端有哪些前沿技術和應用?

  如何進化機器人“大腦”水平?

  7月6日,浙江省金華市金華之光文化廣場科技館內,小朋友與智能機器狗互動。新華社發(時寬兵 攝)

  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産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今年以來,人工智能産業迎來新一輪變革,大模型能力的突破式迭代和推理成本快速下降使得人工智能應用迅速發展。以上海為例,今年一季度規上人工智能産業規模突破1180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增長65%,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前不久,在四川一家工廠的直播中,智元機器人公司生産的“遠征A2-W”機器人完成了三小時零失誤的料箱轉運任務,展現了其在工業場景中的高可靠性。智元機器人通用業務部總裁王闖介紹,該公司已實現1000&人形機器人量産下線,並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形成了遠征、精靈、靈犀三大人形機器人“家族”,“未來機器人將逐步拓展至物流、康養陪護等領域,將人類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

 4月23日,在深圳優必選科技展廳內,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演示搬運物品。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國産人工智能産品與辦公協同、教育普惠、工業設計、內容創作等場景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多個領域的智能應用生態。

  7月2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實現了從技術到應用的全方位進步,産品數量迅猛增長,應用場景持續擴大。

  上海芯愛智能創始人,星紀魅族集團聯合創始人王勇分享了輕量化“AI+AR”眼鏡的突破。他介紹,AR眼鏡不僅是工具,更是虛實融合的載體,未來將實現語言翻譯、環境感知等功能。通過不斷開發,産品重量已降至40克左右,為消費者和弱勢群體帶來便利。

 7月16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參觀者體驗一款智能眼鏡。 新華社記者 戴明軒 攝

  從聊天搭子到辦公助手、從智慧就診到智能伴游……如今,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鐘俊浩指出,中國在AI終端領域具備多項優勢,加上“普惠、平權”的治理理念,為全球AI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即將召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展示機器人技能、AI終端應用等前沿技術,凸顯“軟硬結合、多模態交互”的趨勢。

  從提升效率到創造新業態,“AI+”的賦能需要技術創新、開放合作和前瞻治理。在政策與産業協同下,AI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繪就智慧、高效、普惠的未來圖景。

  統籌:姚玉潔 汪奇文

  編導:李海偉 王竹艾

  記者:孫青 龔雯

  演播室:白陽 劉倩朋 施悅煒 武坤輝 朱文喆 姚昕毅 張思源 吳宇清 王匯琳

  海報:鄧禹田

  聯合拍攝:新華社上海分社 上海市徐匯區融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