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來了“合夥人”:重慶激發基層治理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0 17:05:51
來源:新華網

社區來了“合夥人”:重慶激發基層治理新動能

字體:

  新華社重慶7月20日電 題:社區來了“合夥人”:重慶激發基層治理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李曉婷、楊仕彥

  “老闆,一碗稀飯、兩個蒸餃。”“來咯!”

  早8時,位於重慶市江北區華新街街道橋北社區的家鄰生活服務館內已經一片忙碌。“社區合夥人”周小平麻利地將食物打包,趕着去上班的顧客接過早餐匆匆啟程,剛結束了晨練的退休老人蔣先生和同伴們坐在館外的就餐露&上聊了起來。

  “不遠處是軌道站點,人流量大,但以前上班的年輕人想吃個早餐都困難。”

  “這兒曾是個閒置了很久的工具房,現在大變樣,早餐、百貨、生鮮,什麼都有。”

  他們口中的“大變樣”,源自“社區合夥人”的到來。

  位於重慶市江北區華新街街道橋北社區的家鄰生活服務館內,“社區合夥人”周小平正在整理貨架。新華社記者 楊仕彥 攝

  近年來,重慶江北加快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徑,發展“社區合夥人”模式,為社區發展帶來新動能。

  “‘社區合夥人’可以理解為政府搭&引入資源,商戶、創客和居民參與城市共建、共創、共治。”橋北社區書記黃磊告訴記者,橋北社區轄區面積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萬人,老舊小區多,居民公共服務需求涉及面廣、數量大。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面對複雜多變的治理難題,僅靠幾個社區幹部如何拉動這駕“大馬車”?

  首先便是找到共同“拉馬車”的人。橋北社區成立社區企業,引進經營主體共同開辦老年食堂,招募社區能人承擔社區清潔、維修、物管等服務,吸引周小平等個體戶建起生活服務館等功能場所……

  企業、社會組織、居民等多元主體加入基層共治,政府、市場、社會三方資源整合,社區服務更加完善,基層治理愈發高效。

  重慶觀音橋街道渝北社區鄰里服務中心內,“社區合夥人”為社區居民開授非遺課程。蔣倩 攝

  繁華的重慶觀音橋商圈內,一座摩登時尚的三層小樓吸引往來游客。這是不久前投用的觀音橋街道渝北社區鄰里服務中心。

  通過以“場地換服務”,渝北社區吸引“社區合夥人”入駐鄰里服務中心:一樓引入的數字社區食堂內,附近居民不僅能快捷刷臉取餐,還能記錄每餐營養數值;二樓活動室裏,由重慶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老師皮維帶來的掐絲琺瑯非遺課程吸引親子家庭參與;三樓共建的健康小屋內,專業醫師為居民開展慢性病管理服務……

  “轄區內商貿企業多、經營主體多元,大家當‘合夥人’的意願特別高。”渝北社區書記楊欣説,目前社區發展了45家“社區合夥人”。

  “拉車人”多了,車子還得跑得又快又穩,一系列合作機制為社區和合夥人繫上牢固的紐帶。

  渝北社區將不同主體分為共建、共創、共治三類“合夥人”,明確合作模式。“社區提供鄰里中心的優質空間及免租政策,我白天做咖啡、晚上教書法,非常充實。”青年書法創作者歐東昇5月入駐鄰里服務中心,每售出一杯咖啡向社區慈善基金捐贈1元。

  社區提供場地資源,食堂、托育、健康服務等領域的“共創合夥人”將部分利潤注入社區“自治金”,“自治金”持續反哺社區:便民亭增設了護理&、哺乳椅,數字社區食堂購置了兒童餐椅……

  “以‘社區合夥人’為牽引,社區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社區閒置資源盤活了,社區公共服務完善了,社區幹部擔子輕了。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挖掘了自身價值,居民發揮個人所能,深入參與到社區事務中,社區凝聚力不斷增強。”江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何勇説。

  何勇介紹,為進一步推動“社區合夥人”等基層治理新模式,江北區制定促進社區經濟發展相關文件,配套社區經濟任務清單、資源清單,提供政策支持,讓基層治理創新探索更有底氣。

  盛夏的午後,觀音橋街道幹部與企業家、藝術家、創業者等組成的“社區合夥人”圍坐一團,討論着下個月的“音樂消夏節”籌備計劃。“治理不再只是基層幹部的事,一個又一個‘合夥人’的加入讓社區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家庭。”觀音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杜小愛説。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