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安:更多企業“坐上”中歐班列-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5 20:10:13
來源:新華網

陜西西安:更多企業“坐上”中歐班列

字體:

  新華社西安7月15日電 題:陜西西安:更多企業“坐上”中歐班列

  姜辰蓉、王佳鈺

  灞河之濱,汽笛聲聲。每天,位於西安浐灞國際港的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忙碌不息,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中歐班列深度嵌入全球産業鏈。

  這支穿梭於亞歐大陸的“鋼鐵駝隊”,正加快形成重要對外開放通道,不僅重構了內陸地區的物流版圖,更串聯起一條涵蓋智能製造、現代農業、高端設備的全球産業鏈,助推陜西在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在吉利汽車西安製造基地的焊裝車間內,機械臂精準舞動,焊接、涂膠等工序一氣呵成,自動化水平令人嘖嘖讚嘆。這座按照歐盟標準打造的智能製造標杆工廠,基於強大的數字&&和智能化設備,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黑燈生産,不同設備、機器人間自主協調運作、靈活響應,衝壓、焊接、噴塗自動化率均達到100%,是全架構、全能源、全車係的超級智能“黑燈工廠”。

吉利汽車西安製造基地智能生産線。(西安吉利汽車有限公司供圖)

  據了解,今年1至5月,西安吉利生産整車14.2萬輛,實現産值157.73億元,已帶動21家零部件企業集群化發展,形成輻射陜西全省的汽車産業生態圈。廠區的地理優勢與中歐班列的時效優勢相結合,為吉利汽車提供了便捷的出口通道。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的跨國産業鏈布局,也在中歐班列的助力下更加完善。依託中歐班列運行路線,愛菊集團分別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新疆阿拉山口和西安建設農産品物流加工園區,形成了“三位一體”閉環。

  從2015年起,愛菊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國門,在哈薩克斯坦投資辦廠、建設種植基地,讓哈薩克斯坦糧油等産品搭乘中歐班列走上中國消費者的餐桌。

  記者在位於西安浐灞國際港的愛菊健康生活體驗館看到,來自中亞地區的蜂蜜、餅乾、冰淇淋、蘋果汁等産品吸引消費者駐足。

  “這些産品都是‘乘坐’中歐班列到達中國的。中歐班列不僅讓中外商品流通更加通暢,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副總經理王方介紹,今年1至6月,愛菊集團已通過中歐班列向國內進口近10萬噸飼料小麥。如今,“愛菊模式”已升級為“訂單農業+聯合種植”的複合業態,讓哈薩克斯坦的優質麵粉與中國消費者的餐桌實現精準對接。

2025年6月23日,愛菊集團哈薩克斯坦園區的員工在工作中。新華社記者張京品 攝

  陜西康佳智能家電産業園內,洗碗機內膽生産線正以中國工業4.0標準高效運轉。“我們的渠道布局、業務布局以及産品布局都倚重於中歐班列,六成以上産品是通過班列出口的。”陜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釗告訴記者,截至今年6月,康佳已通過中歐班列發運47個專列、87個貨櫃,共22.9萬台白色家電。

2023年7月20日,工人在陜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張博文 攝

  作為西部地區通道建設的亮眼名片,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歐班列(西安)國際幹線已達18條,線路布局日趨多元、輻射能級持續提升、班列內涵不斷拓展,從開行初期百餘列躍升至2024年的4985列。截至今年5月底,西安開行的跨裏海班列累計達到363列,累計集結轉運貨物超18萬噸。

  如今,中歐班列(西安)已成為陜西省推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發展,西安市促進外向型經濟建設的重要引擎。

  “按照國鐵集團公布數據,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連續七年排名全國第一。”西安國際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今年6月10日,位於阿拉木圖的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正式落成投用,與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實現從“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的通道升級,讓“重箱去重箱回”的循環模式成為現實。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正以中歐班列(西安)為筆,在“一帶一路”畫卷上書寫新時代開放經濟篇章。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