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接力!4197公里“電力巨龍”溫暖塔裏木盆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3 20:05:39
來源:新華社

15年接力!4197公里“電力巨龍”溫暖塔裏木盆地

字體:

13日 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

傳來牽引機的轟鳴聲

最後一段電線從183號鐵塔出發

凌空飛越和若鐵路與國道315線

錨定在188號鐵塔上

7月13日,在民豐-且末750千伏線路,施工人員在架設最後一段電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此刻

這條總長4197公里的電力大動脈

如同一條“電力巨龍”在我國最大盆地閉合

上萬名電力建設者15年的汗水與智慧

成為南疆發展的不竭動力

更成為南疆各族群眾幸福生活的底氣

這是6月24日拍攝的且末-若羌750千伏線路。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4197公里的電線是流淌的“血管”

近1萬座扎根沙漠戈壁的鐵塔是堅實的“骨骼支架”

9座750千伏變電站則是跳動的“心臟”——

它們匯聚風電、光電、火電、水電

調整電壓後

把電力源源不斷地送往四方

“電力巨龍”內部有多大?

它環抱的區域足有53萬平方公里

相當於安徽、江西、福建、浙江4省面積之和

這是6月24日拍攝的且末-若羌750千伏線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國網新疆建設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徐玉波介紹

在地廣人稀的盆地建設環網

電力“血液”可以多路奔涌

告別單線“堵塞”的“缺血”風險

施工人員在且末-若羌750千伏線路開展走線消缺工作(6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人們對這條“電力巨龍”期待滿滿

且末縣政協副主席迪裏夏提稱之為“及時雨”

南疆電氣化鐵路渴望它加足馬力

縮短邊疆與遠方的距離

礦山鑽機等待電力深挖寶藏

喚醒沉睡地下的財富

就連老鄉家的電暖氣片 也得靠電力供能

迪裏夏提説:

“過去的220千伏線路像負重的老駱駝,喘不過氣。”

“如今750千伏就是電力‘高速公路’!”

這是6月24日拍攝的且末-若羌750千伏線路。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數據印證南疆發展脈搏和對工程的需求程度

2024年南疆用電量737億度

比2010年飆升約6倍

2025年最大負荷預計同比增長14.3%

“電力巨龍”恰逢其時

在新疆環塔裏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若羌750千伏變電站,運檢人員檢測設備溫度(6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電力巨龍”由9項工程拼成

8項已投入使用

崑崙山深處的喀讓古塔格村

得益於其中一項工程

努爾古再麗·托合提尼亞孜的機器面加工店

再也不用怕揉面揉到一半突然“卡殼”

努爾艾力·吐孫托合提家棉絮加工店的軋花機能“噠噠”響個不停

村民們的笑臉是超級工程的最好注腳

這是6月26日拍攝的中國綠髮新疆中綠電若羌400萬千瓦光伏項目(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電力巨龍”更是一架綠電橋梁

電力專家辛超山揭秘時空妙用

新疆與中東部有2-3小時時差

下午4點中東部光伏快速下降時

南疆正是艷陽高照發電高峰

富餘光電通過“電力巨龍”匯入“西電東送”大動脈

給全國的燈添點暖光

這是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拍攝的25千瓦光伏産業園區低碳轉型新能源項目(4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電力專家測算

如果南疆建成1億千瓦光伏電力

並輸送至中東部

可助中東部減少2500萬千瓦煤電裝機

這是6月27日拍攝的且末-若羌750千伏線路。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塔裏木盆地的六成面積是塔克拉瑪幹沙漠

“電力巨龍”刺入這片“死亡之海”有多難?

這裡的沙子是“活”的

50多米高的沙丘會“走”

剛推平的路瞬間被風沙掩埋

施工車深陷沙窩

建設者推土機開道 土工布“鎖沙”

覆碎石、噴水霧、反復碾壓

硬是在流沙中“釘”出一條路

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正在建設的環塔裏木盆地750千伏輸電線路翻山越嶺,一路向前方(2024年11月18日攝)。新華社發(馬元 攝)

崑崙山北麓19公里更是險峻

材料難以運輸

建設者架起空中索道

近3000噸塔材“滑”過山澗

3000噸塔材的重量約等於500頭成年非洲大象

環塔裏木盆地750千伏輸電線路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6月25日攝)。新華社發(馬元 攝)

“電力巨龍”的最後一段即將“體檢”

整體工程計劃今年11月正式“上崗”

屆時南疆工廠將更忙碌

崑崙山深處的農牧民家中將更加明亮

散落的綠電將匯成洪流

沿着“西電東送”大動脈奔向全國

溫暖千家萬戶

記者:杜剛、丁磊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