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7月5日電(記者宋立崑)雨後初晴,鄂西北地區碧空如洗。烈日炙烤大地,氣溫直逼39℃。銀色的輸電鐵塔和半透明的線路瓷瓶在強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上午8時許,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潘口鄉,國網十堰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帶電作業班的八名員工已集結在高壓輸電線的鐵塔下,檢修工具材料準備就緒。陽光灼燒着他們黝黑的臉龐,汗珠順着脖頸滾落,工作服很快濕透。
“調度已許可,開工!”現場工作負責人一聲令下,地面人員迅速對絕緣繩索、軟梯、工具包等工器具進行最後檢查;地電位作業人員係好安全帶、挂牢雙鉤,準備登塔;等電位作業人員饒留城則開始穿戴密不透風的屏蔽服和阻燃衣……
約15分鐘後,地面準備工作完畢。“安全帶衝擊試驗合格,雙鉤係牢,請求登塔。”
“天氣炎熱,登塔務必小心,全程確保雙鉤保護到位。可以登塔。”
等電位作業人員饒留城正在攀爬軟梯。新華社發(郝金鑫攝)
為何地電位和等電位作業人員不同時登塔?現場作業負責人劉金平解釋,地電位作業人員需先抵達橫擔作業點,將係牢的繩索帶上高空並固定滑車。隨後,在地面人員配合下,他需用絕緣桿將絕緣軟梯懸挂到導線上。完成這些準備工作後,等電位人員才能通過軟梯攀上導線。
此時,身着厚重屏蔽服的饒留城早已汗如雨下。得到劉金平指令後,他在後備保護繩的防護下,開始沿軟梯向上攀登。
等電位作業人員饒留城騎在帶電的導線上處理隱患。新華社發(毛富濤攝)
接近帶電導線的瞬間,“嗞啦”一聲放電脆響令人心頭一緊。但在屏蔽服的保護下,饒留城鎮定自若,迅速進入等電位狀態,穩穩“騎”上了220千伏的高壓導線。係工具、緊螺栓……一系列緊張有序的操作後,線路隱患被成功消除。
經過地塔人員一個多小時的默契配合,作業任務圓滿完成。回到地面,工人們抓起礦泉水一飲而盡,隨即癱坐在地,大口喘着粗氣。
國網十堰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分公司總經理馬家軍介紹,此次帶電檢修的220千伏輸電線路是竹山、竹溪兩縣的重要輸電“生命線”,承載着當地工業生産和60多萬居民生活的用電重任。採用等電位帶電作業方式,確保了用戶在檢修期間用電“零感知”。
“這次作業只是我們守護的219條、總長超3500公里線路的一個縮影。”馬家軍&&,夏日高溫,他們將持續扛起保障十堰5縣1市及城區1200多家工業企業、300多萬居民可靠用電的責任。言畢,他眼中透着堅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