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一線見聞:做好三峽危岩的“氣象哨兵”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長江三峽兩岸的山岩,壁立千仞,在暴雨等因素影響下,有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如何通過科技賦能,築牢危岩防治的氣象第一道防線?長江流域主汛期將至,記者探訪了守衛在三峽兩岸的“氣象哨兵”。
長江瞿塘峽中的來往船舶與吊嘴危岩(右前方)。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構建氣象風險監測網
站在長江航道奉節段的坳口風箱峽危岩氣象觀測站,東望是號稱“三峽之巔”的長江三峽最高峰,俯瞰是奔騰的長江水,江岸之上有位於觀測站下方的風箱峽危岩。
重慶市奉節縣氣象&副&長劉洪彥與同事小心架好雨量校準儀和溫度核查器,對觀測站的相關設備進行檢測。
重慶市奉節縣氣象&副&長劉洪彥(右)與同事在坳口風箱峽危岩氣象觀測站檢測相關設備。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觀測站可實時獲取危岩點附近的降雨量、溫度、土壤濕度、風速等數據,為氣象預報和災害預警提供準確可靠的技術支持。”劉洪彥説。
觀測站外約500米處,有另一種危岩監測設備——北斗面形變監測系統,它監測的對像是江對岸的吊嘴危岩。
重慶市氣象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志軍對吊嘴危岩監測點的北斗監測系統開展汛前專項維護。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奉節縣地處長江庫區腹地,是三峽危岩地質災害防治集中區域之一,也是發揮氣象“千里眼”作用的重點區域。
“在布設觀測站網的同時,我們在吊嘴危岩等5個危岩對面安裝北斗面形變監測系統,能實現水平和垂直方向精度達到毫米級的危岩高頻次觀測。”重慶市氣象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志軍説。
重慶市氣象科學研究所、奉節縣氣象局技術團隊此次對北斗監測系統開展防汛專項維護,重點升級優化供電系統和數據傳輸模塊,確保主汛期穩定運行。
奉節縣氣象局副局長江峰告訴記者,針對威脅長江航道、沿岸居民點的24處危岩隱患點,奉節已建成30個危岩氣象觀測站和2套北斗面形變監測系統。
重慶市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處長江麗&&,重慶三峽庫區已基本建成危岩氣象風險監測網。
“針對全市431處危岩隱患點規劃建成的381個氣象觀測站,實現危岩隱患點1公里範圍內有氣象監測數據全覆蓋;新建6部天氣雷達與已有的10部雷達組網,實現危岩隱患點雷達監測全覆蓋;建成北斗面形變監測系統5套,危岩風險預警精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江麗説。
三峽庫區規模最大的危岩之一——瞿塘峽吊嘴危岩。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風險預報預警共享聯動
從江中輪船上看到的瞿塘峽吊嘴危岩,高高聳立,是三峽庫區規模最大的危岩之一。
江峰説,氣象部門通過對危岩進行精密的氣象監測,製作出精細的實況監測、氣象預報預警、危岩氣象風險預警服務産品,通過智慧防災系統發送給航道、海事等相關部門,助其制定更合理的航行計劃和安全管理措施,保障長江航道安全穩定運行。
目前,重慶三峽庫區已建成危岩地災防治氣象風險監測預警服務體系。江麗&&,可提供未來30天降水過程和風險預測、未來10天逐日降水預報、未來24小時逐時降水預報,並實時提供未來6小時、2小時和實況極端降水告警,為危岩氣象風險防範提供決策支撐。
“我們已建成危岩威脅航道氣象風險報警系統,形成了為航道運行提供氣象實況和大風、暴雨、低能見度、危岩風險預警能力,面向海事部門提供預警服務。”江麗説。
長江瞿塘峽中的來往船舶與吊嘴危岩(右前方)。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緊盯每一次災害性天氣
從天氣預報到氣象監測,再到氣象風險預報預警,氣象部門緊盯每一次災害性天氣,做好氣象保障服務。
5月21日夜間至22日白天,重慶中西部、東南部、東北部出現大到暴雨天氣過程。重慶氣象部門因雨而動,築牢氣象防線。
“重慶市氣象&第一時間發布了未來6小時暴雨氣象預警、未來2小時強降水警報、極端降水警報産品,同時聯合自然資源部門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重慶市氣象&副&長翟丹華説。
重慶市氣象科學研究所通過三峽庫區危岩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實時監測危岩區域降水實況,重點跟蹤分析奉節吊嘴危岩、左家槽危岩等北斗監測點的監測結果。
重慶市忠縣氣象局針對新灣、唐家岩、麥田灣等危岩點,提前製作發布極端降水氣象風險預警産品,積極做好氣象保障。
“地質災害突發性強,受降雨等因素影響顯著。”江麗説,長江流域主汛期將至,氣象部門將緊盯每一次災害性天氣,做好氣象監測和預報預警,加強部門聯動,全力做好汛期氣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