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美國魯莽政策如何反噬美元霸權
新華社記者葉書宏
近期,美國金融市場神經緊繃,美股美債美元等核心資産屢遭“三殺”。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公司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導致其失去三大評級機構中的最後一個3A信用評級後,美股期貨和美元指數應聲下跌,美債拋售致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一再突破5%的關鍵點位……一系列連鎖反應不僅是短期市場波動,更集中體現了美國近期政策選擇的累積效應,反映出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及其對全球金融穩定影響的深層憂慮。無論是單邊主義關稅大棒,還是不受節制的財政赤字,以及由此引發的“去美元化”風潮——諸多因素均在動搖美國的主權信用,侵蝕美元體系的根基。
美國政府新一輪關稅措施,給美元帶來始料未及的下行壓力。4月初“對等關稅”政策&&後,投資者大幅拋售美元,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4月21日大幅下跌,盤中一度跌至97.92點,為2022年3月以來最低點。驅動此輪避險情緒的關鍵因素是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美聯儲4月23日在其褐皮書報告中107次提及“關稅”一詞,為上期報告兩倍有餘,凸顯其對關稅政策引發經濟不確定性的關注。市場普遍預期,關稅政策武器化將不可避免地拖累美國經濟增長、削弱企業盈利能力,促使逐利資本轉向美國以外增長高地,美元吸引力也將大為減弱。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警告,受關稅政策影響,美國經濟可能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衝擊,2025年陷入衰退的概率高達65%。
關稅擾動僅為冰山一角,美國國內持續膨脹的財政赤字與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正對美元長期地位構成嚴重威脅。截至2024年末,美國國債規模已攀升至36.2萬億美元,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高達123%,遠超國際公認的60%警戒線;財政赤字佔GDP比重約為6.4%,且在高利率環境下,2035年這一數字可能接近9%。2024財年,美國國債凈利息支出高達8820億美元,史無前例超越其龐大的軍費開支。這種依賴“借新還舊”維持運轉的融資模式,脆弱性與不可持續性日益凸顯。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認為,美國公共債務是其經濟面臨的“最可測危機”,美國必須更加關注財政赤字問題,因為“這對全世界都會産生影響,總有一天會出問題”。
穆迪此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進一步打擊全球投資者對美國償債能力的信心,市場對美元資産安全性的疑慮加劇。穆迪在報告中指出:“美國政府債務的快速增長與財政政策效率下降相結合,正侵蝕美國的財政實力。”道明證券外匯策略主管麥考密克在報告中&&,美國國債與美元的最新一輪拋售是市場因美國財政魯莽而對其施加懲罰的罕見案例。市場研究機構凱投宏觀分析認為,穆迪降級可能加劇市場對美國主權債務問題的擔憂,並進一步激化因貿易戰持續升級而引發的“賣出美國”情緒。
一系列政策因素正從多維度侵蝕全球市場對美國經濟穩定性和美元資産可靠性的信任。貿易保護主義及單邊關稅政策不僅未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反而擾亂全球供應鏈、推高其國內通脹壓力,最終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與企業競爭力,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持續財政失衡與鉅額債務威脅市場信心,“寅吃卯糧”的財政模式無異於透支美元未來。此外,美國政府一邊大幅削減公共服務開支,一邊為富裕階層和大企業提供鉅額稅收減免,這加劇了美國社會不平等與階層分化,也讓國際社會對其政策公平性及長期可持續性存疑。
面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問題和結構性風險,全球市場參與者開始尋求擺脫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一個顯著趨勢是,各國央行正加速其儲備資産的多元化進程。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降至57.4%,為199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此消彼長間,各國央行正在主動減持美元資産,轉而增持其他貨幣和黃金,這一趨勢清晰反映出全球儲備格局正朝着更加均衡多元的方向演進。
對世界經濟而言,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一個更加多元化、更加平衡的國際貨幣體系,更有利於促進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定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