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藝術之光照亮“第二現場”——國家大劇院科技賦能“同步共賞”實現新突破
新華社記者楊淑君、楊思琪、唐文豪
震撼人心的舞&藝術、身臨其境的觀賞效果……藝術插上科技的翅膀,“飛”抵更多人身邊。4月19日晚,國家大劇院舞&藝術“第二現場”首場直播——原創話劇《林則徐》,讓觀眾們直觀、真切地感受到劇院新魅力。
當晚,2.5萬餘名觀眾在全國25家劇院、百餘家影院和2所高校,通過超高清直播技術“同步共賞”這部舞&藝術精品,感受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凜然正氣與家國情懷。
原創話劇《林則徐》劇照。(國家大劇院供圖)
從殿堂到萬家,藝術之光照亮更多角落——
2025年適逢林則徐誕辰240周年,“第二現場”首場直播選擇了國家大劇院與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聯合製作的原創話劇《林則徐》。該劇根據林則徐從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到被誣罷官、思索圖強的史實與歷程,用戲劇的手段塑造了“數百年始得一出”的林則徐形象。
自2019年首演以來,話劇《林則徐》歷經7輪50余場打磨,赴多地巡演。“特別希望通過戲劇表達的林則徐的精神,能夠傳播得更遠,讓更多人體會到。”演出前,導演王筱頔通過直播向觀眾分享感受。
“話劇將虎門銷煙的歷史演繹得更加生動、鮮活,孩子可以更直觀地了解這段歷史。”哈爾濱市民胡博韜帶着7歲的女兒前來觀看。在海南,26歲的話劇愛好者李賀瑩觀看後興奮不已:“直播畫面能更清晰地欣賞到舞&佈置細節、演員的表情,比以往觀劇體驗更豐富。”
“科技為舟,讓藝術抵達每一個追尋美的心靈。”國家大劇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寧説,國家大劇院舞&藝術“第二現場”充分結合超高清直播、全景聲系統、智能導播等先進技術,是國內迄今為止覆蓋區域最廣、聯動影劇院最多、協作技術環節最複雜的舞&演出直播活動。
科技賦能,“同步共賞”成為現實——
為了讓觀眾“看得近、看得真、看得全、看得精”,國家大劇院舞&藝術“第二現場”項目採用國産自研&&和技術解決方案,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超高清實時直播體系。
“這次直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大劇院的實時直播信號穩定、高質量地傳輸至各地劇院。”技術團隊工作人員介紹,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裏,團隊攻堅克難,不斷優化方案,對各地劇院進行多輪測試。運用“多機位、多景別、多角度”的影視化手段,借助超高清技術精準還原舞&現場氛圍,讓舞&藝術精品跨越空間局限,突破劇場邊界。
國家大劇院舞&藝術“第二現場”首場直播導播間。(國家大劇院供圖)
“‘第二現場’為觀眾提供了更為靈活多樣的觀演選擇。”哈爾濱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營銷負責人張躍説,為迎接本次直播,哈爾濱大劇院與直播技術團隊進行多次聯調和測試,以確保直播畫面的清晰度和流暢度。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馬榮國説,從舞&藝術“4K、8K+5G”直播到“線上系列”演出每週六晚持續播放,再到舞&藝術“第二現場”的創新模式,國家大劇院始終在創新路上不斷前行,以“藝術+科技”惠及更多大眾。
不止於劇場,讓藝術之美抵達更多觀者——
“距離遠、票難搶、好劇稀缺”是眼下不少觀眾和劇場面臨的問題,“第二現場”的推出,讓這些難題有了新解法。
“此次話劇直播票價親民、形式新穎,觀眾能以更低成本享受一線演出資源。”合肥大劇院副總經理喬文説,“第二現場”項目顯著擴大了優質文化資源的覆蓋範圍。“國家級優質文化資源通過科技賦能實現普惠傳播,讓成都地區觀眾無需跨城即可欣賞到頂尖藝術創作。”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總經理郝鑫説。
4月19日,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以“第二現場”直播形式與國家大劇院同步上演話劇《林則徐》。新華社記者 夏天 攝
文化資源“沉下去”,觀眾幸福感“提上來”。據悉,國家大劇院舞&藝術“第二現場”未來計劃每年推出6場直播,將在藝術門類和藝術題材方面進行多元化和系列化呈現。
“文化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國家大劇院不只是劇場,還肩負着國家文化&&的使命和責任。我們希望通過藝術與科技的融合,讓更多人了解藝術、認識藝術、熱愛藝術。”王寧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