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溪:“不夜城”槳聲燈影中的文旅交響-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10 10:19:33
來源:人民政協報

湖北竹溪:“不夜城”槳聲燈影中的文旅交響

字體:

  霓虹燈投影打在堅硬的城墻上,曠古的風浩蕩了千年,將那八百米長街化作流動的星河。

  這是春風沉醉的晚上。

  湖北十堰竹溪,西關,武陵不夜城,第一次感受到筆力的蒼白。是DeepSeek即將取代人工寫作的壓迫嗎?

  No!一條街,一台戲,一座不夜城,重塑着一座城的物理空間,也構造着一座城的精神內核。

  觀水秀、賞戲曲、看花燈,品美味,走進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喜氣洋洋。一路有戲,一路入戲,一路游戲。沉浸感、互動感與體驗感集於一體,運營一年,鄂西小鎮的夜游經濟,火出了圈,吸引游客破千萬人次。

  而這個新年春節假日,全縣四大家領導和政府機關單位,更是各領一台竹溪特色劇種“山二黃”,組成方隊,把一座縣城演繹成槳聲燈影中活話的交響。

  雨雪紛飛。獨自走過竹溪岸側那道青石板路,我努力追尋着其中的答案。

  (一)

  暮色四合,竹溪武陵不夜城的燈火如星子般次第點亮。青石板上,流光漫過雕花窗欞,飛檐翹角在夜色中勾出鎏金的輪廓。游人衣袂拂過街巷,古琴聲裏混着冰糖葫蘆的叫賣,恍若一腳踏入千年前的武陵盛景。

  我一向是不大相信什麼“奇蹟”的,但心中仍在揣摸張輝給出的一組枯燥的數字:武陵不夜城自2023年12月30日正式開街,到2025年春節運營一年多,游客人數已經超過了1600萬人次。

  張輝,就是武陵不夜城的總策劃、亞新集團的董事長,也是我30多年前的舊友。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在我還不知道什麼是五筆和四通的時候,他就與自己的一幫小夥伴成立了支點公司,專售電腦、培訓人才、開發軟體、普及科技。

  那時,十堰市和鄖陽地區還正在醞釀合併,我們寫報道還是用筆和紙。那時,我還只知道,一台有熒光屏的機器,投進一塊薄薄的碟片,竟然就可以放電影。

  當時還難以在國內公映的《桂河大橋》《教父》《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在他的辦公室裏看的。

  而湖北有了一本《支點》雜誌,是在他們成立支點公司5年以後,他們推出的商超ERP系統,已經完全佔領了十堰地區大大小小的商場和超市。1997年楚天都市報創刊,我到了武漢。

  那時,我們都還青春年少,心懷仗劍走天涯的衝動與夢想。

  我去鄉不久,張輝也隻身來到省城,拿下了漢口武廣的黃金舖面,引進當時華中地區唯一的動感4D電影,名動江城,後來又把這個業務推廣到長沙、番禺、溫州等地。

  再後來,他又橫跨科技和文化兩界,成立了亞新文化集團,把十堰市各縣區的所有電影院全部組合納在自己的旗下,並成功地主導了多個文旅項目建設落地,創立了“堰龍馬”“黑暗創世紀”“武當不夜城”等一系列行業品牌,客戶遍佈大江南北,成為文旅策劃大家。

  離開家鄉時,我擔任十堰市第一屆政協委員。而如今,將近30年過去,張輝連續擔任十堰市第五、第六屆政協常委。作為十堰市兩屆政協常委,張輝始終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履職之基、盡責之道。

  十堰是因“三線建設”興起的老工業城市,也是旅游勝地武當山所在地和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地,如何發揮“仙山、碧水、汽車城”等資源優勢,推動文旅産業突破性發展進而實現城市躍遷?帶着這個課題,張輝先後前往北京考察工業舊改,到江浙滬學習鄉村文旅標杆項目,到韓國考察創意農業,每年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學習考察調研路上。堅實的調研步履和深入的洞察思考,最終轉化為一次次有真知灼見的高質量提案和大會發言。

  我們相識之初,曾有過約定,在他的老家竹溪縣蔣家堰鎮,過一次春節。但天各一方,這個願望一直未能實現。又是新春,張輝再次發出邀約,遂欣然往之。

  (二)

  竹溪自古是商旅南來北往的驛站,晉朝置武陵縣,先後屬上庸和漢中郡。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敘晉太元年間“武陵人”捕魚為業,這一背景與當時的竹溪即武陵縣,有着密切的&&。中國版圖上叫“武陵縣”的只有竹溪。

  唐時茶馬古道的銅鈴聲,宋時青瓷船隊的槳影聲,明清鹽商的馬蹄聲,都曾在這裡的岩壁上撞出迴響。

  蔣家堰鎮有着中國最古老的秦楚長城。至今仍聳立的關埡,在冷兵器時代,是難以逾越的天塹。這是湖北十大口子鎮之一,過了橫亙在省級邊界的關埡,就是陜西平利縣。

  “朝秦暮楚”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裡。

  從武昌水果湖點開導航,顯示到竹溪縣政府的公路距離592公里。而到恩施鶴峰同樣的交通工具,是558公里。人們印象中,鶴峰是湖北最偏遠的縣城,原來,從湖北政治中心出發,到竹溪縣城比到鶴峰還要遠上50公里。

  這些年,我看過湖北武當山原野舞&上的太極嘯西風,看過登封嵩山少林寺深山的空中飛鬥金戈鐵馬,也體驗過江西吉安井岡山市新城區龍江大道實景演出,還有以玉龍雪山為背景的策馬奔騰的“印象麗江”。也從網上聽到大庸古城巨大虧損,以及白鹿原古鎮和複製的世外桃源,千篇一律的人工古村落,如何淪化為廢墟或舊址。

  對於人工打造的古鎮和各類節目演出,我已經是有些不屑或説審美疲勞。踏上竹溪之旅,心中忽生疑問,這武陵不夜城橫空出鏡,逆勢而上,紅旗究竟能打多久,何況在這偏僻的邊城之野?

  天邊捲起的美麗雲霧沉入群山,不夜城的萬千燈火便如潮水漫過山谷——那些沉睡的商賈舊夢,竟在21世紀的霓虹裏悄然甦醒。

  “我們想讓古道上每一塊青石板都開口説話。”不夜城總設計師張輝指着復原的明清街巷説。

  他們從縣誌裏打撈散落的典故,在耄耋老人的回憶中採集童謠,連街邊酒旗的紋樣都取自出土的楚式漆器。最妙的是用激光投影復現《水經注》中“武陵春水碧於天”的意境,遊船劃過,漣漪竟真能驚起光影裏的白鷺。

  縣城郊外夯土小鎮毗鄰的濕地公園與武陵不夜城交相輝映,竹溪縣之美,遠超我的想象。

  (三)

  思緒還停留在夯土小鎮的槳聲中,武陵不夜城的演出又拉開了帷幕。

  竹溪文化名人劉家敏告訴我,無論你在麗江、井岡山,又或嵩山看到過多少實景演出,那精彩都不會超過今晚,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這是中國所有景區中特別好的沉浸式體驗。

  我心中將信將疑,這究竟該是如何的體驗?

  武陵不夜城的主舞&設在縣城幾條道路交會的中央,背靠西關老街城門,呈一個扇面側向燈火輝映的街巷,而舞&背後就是通往武陵不夜城的主體——那條500米的西關老街。

  我們到時,裏三層外三層,圍滿了四面八方趕來的觀眾。

  沒有圍墻,亦無幕幔,伴隨相沙錘重金屬樂曲的奏響,追光燈、頻閃燈,聚光燈齊射,卷簾屏全景特效漸次展開,如夢如幻的光影交織將觀眾包裹其中,英姿颯爽的紅軍戰士,列成方陣的解放軍持槍林立,正步穿過舞&,真人熱血演繹出細膩而宏大的場景。

  正屏息凝神中,忽然間,一架戰機劃過街道的夜色,凌空而下,剎那間,炮聲隆隆,一場槍林彈雨、硝煙瀰漫的真實戰鬥就在眼前展開了……舞&上竟然復刻了一場“上甘嶺”式的戰鬥,震撼全場。

  短短二十分鐘濃縮了從大革命到抗美援朝戰爭各個歷史時期恢宏的場景,令人心潮澎湃。

  這是一幕深挖歷史長河中英雄事跡的短劇,力求讓觀眾真切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其蘊含着深沉厚重的歷史韻味,仿若開啟了一扇時空之門,引領我們對歷史的深情回望,銘記那段崢嶸歲月的偉大。

  然而,這驚艷還是整個演出的序曲。

  “硝煙”散盡,隨着觀眾的人流穿過舞&,通過高大的城門,進入長長的深巷,剛剛步行三五十米,突然身後傳來鏗鏘的山二黃樂曲,轉身仰視,原來剛剛通過的那道城門樓閣之上,已轉化為第二幕短劇的舞&,李奶奶和鐵梅並李玉河《紅燈記》“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選段,在夜空中彌久回蕩。

  再往前行,人潮在街邊春來茶館門前止步,但見茶童手持長嘴銅壺,繞過背後,一個“蘇秦背劍”,遠遠地把那滾水精準落入蓋碗,然後又把雙臂展開,來一組“白鶴亮翅”“鳳凰三點頭”“海底撈月”“青龍入海”,龍樹埡綠茶的清香飄散在夜空,似乎將人帶進成都玉林路的茶館。

  但是,這段精彩絕倫的茶藝展示卻是在“掩人耳目”,埋下了伏筆。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正在人們驚嘆回味茶博士的茶藝間,阿慶嫂、胡司令、刁參謀長已兀自來到茶館前走近觀眾,《沙家浜》最精彩的那段“智鬥”,令人回想蘆葦蕩抗日根據地烽火連天的歲月。

  聽完智鬥,來到一個美輪美奐的戲曲頭飾花冠造型的舞&前,一出改編的《新白毛女》讓人眼前一亮,滿頭白髮的喜兒與來自現代的女孩九伶隔空對話,新舊兩個時代觀念的差異衝突讓不熟悉那段歷史的年輕一代深有感觸,喜兒的芭蕾獨舞與九伶的現代音樂劇唱腔相映成輝,就是覺得演出時長太短。

  告別喜兒,徐徐漫行,又一道經典劇目攔在眼前,大型京劇《智取威虎山》把人帶進林海雪原。

  這是一個高達三層的舞&,最上層電子屏幕裏莽莽林海滿天飛雪;第二層是土匪巢穴,楊子榮孤膽智鬥八大剛;最下一層巧妙利用屏風式的門榔,形成了又一個舞&,少劍波率領戰士們衝進虎威廳,與坐山雕群匪展開決鬥。

  上中下三層同時表演,不同場景同框,更顯立體感,這真是天才的創意!

  這個橋段編排緊湊,場面高度濃縮,打鬥優美而激烈,精彩絕倫。十幾分鐘的演出,集中展現了整個《智取威虎山》最精彩的場面,看得人熱血沸騰。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奴隸要翻身”……

  沿着街巷向前,思緒還沉浸在剛剛的情景中,又被一首首熟悉的旋律,一個個熟悉的形象拉進武陵不夜城的現實中:剛剛聽完《洪湖赤衛隊》裏韓英唱罷的“洪湖水浪打浪”,《紅色娘子軍》裏歌聲“萬泉河水清又清”又響起,洪常青、吳琼花與南霸天的鬥爭開始了……

  武陵不夜城的演出,就在你完全不經意間呈現你的身邊,一個多小時的演出,就在你悄然移動中不知不覺過去,來到西關的巷尾就可以擇席而坐了,改編自竹溪縣山二黃劇團獲獎劇目《青春何恐》的壓軸大戲《青春中國》,最後帶你進入主題的高潮。

  何恐,早期共産黨人,湖北青年運動先驅之一,出生於竹溪縣城關鎮一個開明的紳士家庭。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等在武漢成立共産主義小組,何恐是第一批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的團員,也是武漢市共青團創始人之一。

  1930年9月7日,30歲的何恐在漢口犧牲,英勇就義。而何恐的老家,就在今天上演這感人至深一幕的武陵不夜城,當時的西關老街。

  竹溪縣文旅局負責人介紹,《武陵梨園情》是武陵不夜城重點打造的文旅大秀,以竹溪國家級非遺山二黃為基礎,匯集了傳統戲曲的多個劇種及經典劇目,結合多種藝術呈現形式和現代舞&技術,創編而成的沉浸式、行進式、交換式的新式文旅舞&劇,開演以來好評如潮,現在已成為十堰乃至湖北的一張文旅名片。

  我們看到的《武陵梨園情》3.0版,名曰《赤情季》,另外兩個版本分別是開業時推出的1.0《鍾情季》和八月份推出的2.0《濃情季》,還有計劃在今年夏天推出的4.0《燃情季》,都是以男女主人公“舞陽”和“九伶”的藝術生涯和情感經歷為線索展開創作的。

  每一個版本都獨具特色,《鍾情季》主要表現戲劇之美,《濃情季》主要改編都是愛情經典,《赤情季》主要是在紅色戲曲、紅色舞劇經典基礎上改編而成的。

  此外還有《國粹百戲》、梨園情水秀、裸眼3D秀等多個戲曲主題演繹交替上演,每天都給觀眾呈現不同的驚喜。

  (四)

  一聲山二黃,喚醒桃源故里的武陵魂;一座未央城,點燃山溪邊城的復興夢。

  作為湖北省現存的9個地方稀有劇種之一,山二黃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現僅存竹溪縣。

  竹溪縣文旅局負責人指着正在調試的“數字楚帛書”裝置沉吟:“我們不是在復刻歷史,而是讓歷史活成當代的模樣。”

  武陵不夜城是以二黃國粹作為文化靈魂,以竹溪美食作為産業之根,以夜游經濟作為頂層邏輯,打造一軸、兩序、五幕七大戲曲主題,十五個文化節點。

  主創團隊也特別重視數字科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他們用AR技術讓游客與戲曲人物對飲,用大數據分析優化燈影布局,連垃圾桶都做成樂器造型——傳統不是博物館的標本,而是流動的、呼吸的、能與現代人擊掌的生命體。

  武陵不夜城借水生景,引入現代聲光電技術,依託竹溪河設計燈光水秀劇場,打造沉浸式水景互動戲曲體驗項目,“西關遇見武陵”將花式噴泉、霧森激光、全息巨幕、CG影像、多媒體數控等有機組合,呈現一場美輪美奐的水秀。

  同時,圍繞山二黃、老西關、特色飲食、方言等地域文化元素,在街區內巧妙設計佈置了一些小場景供游客拍照打卡,還建起山二黃博物館,讓游客通過變裝穿戲服、登&唱戲曲,沉浸式體驗戲曲文化的魅力。

  張輝説:“我們最終努力的目標,是讓這裡成為活態化的戲曲主題街區博物館,成為國家級的戲曲傳承教育基地,未來也能擔起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

  這種“古今共生”的智慧,讓不夜城成了現象級的存在。

  去年中秋,單日涌入八萬游客,山道上車燈蜿蜒如龍。

  北京來的文化學者感嘆:“這裡既有《東京夢華錄》的市井煙火,又有《銀翼殺手》的賽博詩意,古與今不是對抗,而是共舞。”

  東風夜放花千樹,明月出邊關,蒼茫雲海間。

  總策劃張輝説,文旅演出更強調看“秀”的體驗,如果我們只讓游客看“山二黃”,那有可能真的“黃”了。要讓需要活化的傳統文化與時代對話,在當下人們審美心理和社會情緒裏去深挖獨特的表達方式,想讓它美起來,就讓它被各種別的美包裹起來給你看;想讓它有趣,就要讓它俯下身子和各種“俗”交朋友;想讓它高起來,就讓別的更高的東西一起抬着它!

  他總結三點:美得發亮,俗得大膽,雅得出奇!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們最好的作品,我只知道,我們拿出了所有的愛!

  武陵不夜城在文化活化和商業引流上無疑是成功的,那經濟價值和市場效益怎麼樣呢?

  據了解,把原來的西關老街改建成現在這樣明清式倣古街是十年前的事,但是建起後招商運營很不成功,一度成為老百姓口中的“鬼城”,晚上冷清的街道市民得繞道走,一筆巨大的社會資産長期閒置,本就不富裕的縣財政壓力山大。

  竹溪新一屆的縣領導班子迎難而上,以無比的勇氣擔當和超前意識做出了決策,帶領全縣人民克難奮進,創造了奇蹟。

  現在的西關街商業繁榮,商鋪銷售狀況良好,住宅售價甚至逆勢上漲了。

  更重要的是,武陵不夜城的火爆出圈,不僅盤活了沉沒的物業資産,還為竹溪縣打造了一張閃亮的文旅名片,每年能引來幾十萬外地游客,全縣的第三産業和旅游景點也開始蓬勃發展。

  而且,因為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招商引資也打開了新的局面,多個重點項目成功落地。

  一台戲活一條街,一條街興一座城,一座城強一個縣,這一仗,竹溪縣贏麻了!

  現在每天來的游客裏,有很多來參觀考察的外地政府機構、地産開發商、文旅企業,近處的有河南、陜西、四川、重慶、湖南,更遠的有山西、河北、安徽、東北的,他們同時也看了全國各地不少不夜城,對武陵不夜城的評價是這樣的,這個不夜城是最能帶給他們信心和啟迪的,因為用這麼輕的資産投入就能在這麼一個偏遠的山城創造出流量奇蹟,而且還是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化運營,這大概也是他們最需要的也是能夠做到的;這裡也是他們看到的街區場景建設最精細,文化演繹最用心的,甚至都可以在開放的街區賣VIP票,這一點連很多投重金的傳統文化旅游城都沒做到!

  燈火不滅處,自有山河在。

  秦楚邊關深深的夜色中,煙花闌珊。但那些在光影中復活的歷史,那些在科技裏重生的傳説,早已化作游客手機裏的星河、朋友圈的月色、孩童夢中的神話。

  竹溪人知道,真正的燈火從不在瓦檐之上——當千年文脈遇上現代人的眼睛,當古老土地長出未來的枝丫,這才是永不落幕的盛景。

  離城時回望,見山月正好懸在不夜城闕之上。忽然懂了那句本地民謠:“武陵的月亮,一半照古人,一半照今宵。”

  (作者張歐亞:湖北十堰人,十堰市第一屆政協委員、十大傑出青年,作為《楚天都市報》第一位首席記者,“中國新聞獎”獲得者,他的身影無數次出現在重大新聞現場,曾深度報道神舟飛天、“天宮一號”發射、國慶閱兵、汶川地震等。)

【糾錯】 【責任編輯:雷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