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3月8日電 平均海拔4500米、含氧量只有海平面50%左右、全年供暖長達11個月……這是青海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瑪多縣。在這裡,一名女教師扎根16年,給高原牧區的孩子們傳授知識,給孩子們帶來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希望。
她叫祁雅琼,從小在青海省省會西寧市長大,2009年來到瑪多縣工作,2011年到瑪多縣黃河鄉寄宿制學校擔任教師。如今,她已成為瑪多縣民族寄宿制小學的校長。
3月,內地已是萬物萌發的春季,瑪多縣卻依然高寒,陣陣寒風刮在臉上如同刀割。相比記者腦袋常因缺氧而“宕機”,課堂上的祁雅琼思維敏捷,充滿激情。“我已經習慣了。”她笑着説,“這不算啥。”
這是3月6日拍攝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全貌。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瑪多縣民族寄宿制小學共有學生388名,教職工36人。由於缺少師資,祁雅琼還擔負着道德與法治的授課任務,每週要上4堂課。
課堂上,祁雅琼一頭幹練的披肩髮,説起話來簡潔有力,偶爾還會發出爽朗的笑聲。在這個高寒缺氧的地方,她給人足足的陽光感。這也讓記者感受到,她確實適應了。
3月5日,祁雅琼在瑪多縣民族寄宿制小學上課。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然而,採訪中她兩次哽咽,還是將記者拉回到堅守在這裡不容易的現實——
祁雅琼剛到黃河鄉任教時,全鄉沒有樓房,打井水、生爐子全得自己來。旱廁的異味讓她噁心想吐,高原反應讓她頭痛欲裂,夜裏常躲在被子裏哭。
“有一次我蹲在操場上,用棉衣蓋着頭好好地哭了一場。然後給父親打電話説要辭職。”她哽咽着説,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退縮。
孤獨是更大的敵人。那時,鄉鎮到縣城坐車要2小時,每次到縣城和朋友小聚也都要大哭一場。為了鼓勵她,朋友們給她取外號——“祁堅強”。
也是在這段時間,祁雅琼結識了同樣在鄉里任教的丈夫。“那段時間,他把我照顧得很好。直到現在,只要不忙,家務都是他來做。”祁雅琼幸福地説。
3月5日,瑪多縣民族寄宿制小學學生在課間玩耍。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第二次哽咽,是因為提到孩子。“你是別人的媽媽,不是我的媽媽。”兒子有一次對自己的抱怨,如刺一樣扎進她的心裏。
2014年,她和丈夫有了孩子。休過産假後,她就匆匆趕回學校。那天起,孩子就被迫斷奶了,此後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是外公、外婆。
“11年了,我沒有陪孩子過一次生日。”祁雅琼流着眼淚説,孩子的生日在3月,恰好是開學最忙碌的時候。
3月5日,祁雅琼在宿舍內備課。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提及自己的孩子,祁雅琼滿是虧欠;轉頭面向學校的孩子,她又是一臉燦爛。
“新學期你們感受到什麼變化?”在“我有新面貌”這節課上,祁雅琼向孩子們提問。孩子們爭相舉手回答:“黑板報換了新圖畫!”“我換同桌啦!”“我又長大了!”……
“孩子們的眼睛很清澈,像雪山融化的溪水。”祁雅琼説,希望更多的優秀教師能到我們這裡來,把希望的種子帶給這裡的孩子,讓孩子們能看到外面更精彩的世界。
高寒缺氧的高原,花朵的孕育很難。但花朵一旦綻放,必將絢爛奪目。(記者:汪偉、王梓涵、張龍、齊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