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黃金4分鐘”,AED成多地體育場館標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01 07:36:52
來源:工人日報

保障“黃金4分鐘”,AED成多地體育場館標配

字體:

  保障“黃金4分鐘”,AED成多地體育場館標配

  專家建議,體育場館應定期組織AED急救培訓

  閱讀提示

  今年1月1日起,上海要求公共體育場館配備AED。此前,廣州、杭州、成都、深圳等城市也推動公共運動場館配備AED。

  “電極片應緊貼患者皮膚,不能有空隙。電擊除顫後,需要立即繼續實施心肺復蘇……”近日,上海徐家匯體育公園綜合館內,一堂自動體外除顫器,即AED的使用培訓課正在進行。導師講解心肺復蘇的具體操作後,參與培訓的體育館員工分批實操,確保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快速上手。

  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開放運營管理辦法》施行,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要求公共體育場館必須按“黃金4分鐘”原則配備AED。

  體育館配備AED讓運動者更安心

  AED作為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能自動分析患者心率,並在需要時提供電擊除顫,幫助心臟恢復正常跳動。記者採訪發現,體育館配備AED,能讓大多數運動者運動時更安心。

  在安徽合肥工作的劉欣欣常在廬陽區一家羽毛球館打球,她告訴記者,“以前遇到過旁邊場地的人暈倒,當時球場沒有AED,只能打120等醫生來,後來球場統一安裝了AED設備。”北京東城的一位運動愛好者對記者&&,自己常去的體育館裏放置了AED,“雖然沒見它用過,但配備了運動時會放心些。”

  近日,記者隨機走訪了北京市5家公共體育館,發現3家體育場館中配備了AED,且放置在場地邊緣顯眼位置。在另外兩家體育館,記者並未看到有AED。

  對此,記者詢問了現場值班人員,其中一家體育館的工作人員&&,只有他們才知道AED的位置,且他們已經通過安全培訓,“之所以不在場館內放置,是因為怕孩子亂動設備”。另一家體育館的工作人員&&,“整個體育中心配備了AED,但並非每個場館都有。”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張海濤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運動者若在運動時突發心臟驟停,在救護車到達前,搶救的黃金時間是4~6分鐘。研究顯示,若在心臟驟停後3分鐘內使用AED,存活率可達50%~70%,超過10分鐘未除顫,存活概率幾乎趨於零。

  因未配備AED,事故後球館被判擔責

  若體育館未按規定配備AED,運動者突發意外事故,體育館是否要擔責?

  此前,廣東廣州的黃先生與幾位球友相約前往某羽毛球館打球,運動一段時間後,黃先生下場休息,其間和球友聊天並看球。然而,意外突然降臨——黃先生毫無預兆地昏迷倒地,一名球友立即對黃先生進行心肺復蘇急救,其他球友&&球館工作人員並撥打120。

  幾分鐘後,球館工作人員和保安接手心肺復蘇,一直持續到救護人員抵達現場,而後,黃先生被迅速送往醫院急診搶救。但最終黃先生因搶救無效不幸離世,醫院出具的醫學證明(推斷)書顯示,黃先生的死亡原因為猝死。

  記者了解到,黃先生離世後其家人將羽毛球館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等共計120余萬元。其家人認為,羽毛球館未對黃先生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應當承擔相應侵權責任。

  羽毛球館認為,黃先生的死亡是自身原因導致,在其昏迷後,球館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心肺復蘇,並有效引導救護車,使醫護人員能快速到達急救現場,球館已經盡到了合理的安全保障義務。

  最終,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判決,羽毛球館對黃先生在球館內猝死存在一定過錯,賠償黃先生親屬20余萬元。法官&&,在這一案件中,羽毛球場館內未配備AED等急救設備,也未安排經過急救培訓的工作人員在崗,可以證明羽毛球館對黃先生並未盡到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

  記者查詢了解到,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規定,體育場館、學校、大型商場等公共場所應配置AED,並定期檢查、維護保養,同時安排經過急救培訓的工作人員在崗。2024年8月1日起實施的《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規範(暫行)》規定,每個體育場館的每個樓層配置1&AED,單平層面積每超過4萬平方米增設1&AED。

  推動公共運動場館配備AED

  張海濤告訴記者,體育場館是運動人群集中的場所,突發心臟驟停的風險較高。有潛在心臟疾病的人群,劇烈運動可能誘發惡性心律失常。同時,運動過程中,人體心臟負荷劇增,易引發缺血或心電活動紊亂。再者,電解質失衡,或運動時出現外傷,都有可能影響心臟的正常節律,增加心臟驟停風險。

  “心臟驟停救治依賴‘生存鏈’:早識別、早CPR(心肺復蘇)、早除顫,AED是唯一可逆轉室顫的設備。”張海濤説,而且AED操作簡單,經過培訓的場館工作人員或周圍群眾都可以使用,能夠在救護車到達前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

  張海濤還建議,體育場館應定期組織急救培訓,包括AED使用方法和心肺復蘇方法培訓。另外,AED需放置在體育場館顯眼位置,確保3分鐘內可取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上海、廣州外,杭州、成都、深圳等城市也已推動公共運動場館配備AED。深圳市自2017年啟動“公眾電除顫計劃”以來,公共場所已安裝AED超4.3萬台,成功救治超100名心搏驟停患者;2021年,成都所有市屬體育場館已全部配備AED;今年,浙江省將實現綜合性體育場館全覆蓋配置。

  “AED設備價格比較昂貴,每個場館都配備不太現實。”採訪中,一位體育館工作人員如是説。山東淄博的探索對解決該問題提供了一些啟示,當地創新以租代購模式,還通過財政補貼、鼓勵社會力量捐贈等多項政策手段,推動經營性運動場館配備AED設備。迄今,該市在公共場所配置AED設備2200余&。(記者 趙歡)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