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月26日電 進入臘月,就到了鳳翔年畫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了。家家戶戶,有錢沒錢,都要買上幾幅年畫,祈福迎祥、歡度春節。
鳳翔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邰立平一邊吸一口氣,“撲”地一吹,把刻板上的木屑吹走,一邊用手輕輕地撫摸着刻板,查看剛剛雕版完成的套色版着色是否均勻。寬敞整潔的工作室案&邊,邰立平重復着同樣的工作:將顏料塗抹在色板上,鋪上宣紙,再用刷子輕輕按壓,舉手抬足間,一幅《天官賜福》年畫便印上了顏色、躍然紙上。
1月18日,邰立平正在進行年畫印刷。新華社記者 林勝概 攝
鳳翔木版年畫得名於其産地——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始於唐宋,興於明清,是我國著名的木版年畫之一,具有濃郁的關中地區古樸自然的藝術格調,2006年,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鳳翔木版年畫的傳統製作,要先在梨木上刻製門神、戲曲故事、四季花卉等圖案做成模板,再採用植物製成的染料手工印刷,最後再填色成稿。
1月18日,邰立平工作室內展示的《方相》《方弼》門神年畫作品。新華社記者 林勝概 攝
“這套《方弼》《方相》中的人物頭身比例較為誇張,大約佔整個形象的四分之一,畫面更具視覺衝擊力。”邰立平説,這兩位殷商時期的武將,是鳳翔年畫中的經典形象,不僅象徵着驅邪避惡,更承載着千百年來人們對安寧生活的嚮往。
鳳翔民間木版年畫較好保持了原古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從氣勢恢宏的全開大門神,到寓意吉祥的《增福納祥童子》;從反映民間故事的《三藏收徒》《李逵奪魚》,到描寫民俗生活的《男十忙》《女十忙》……粗細搭配的藝術手法、鮮明的顏色對比、誇張的人物造型,在一刀一筆間,傳遞着西北民間樸拙與自然的藝術風情。
作為年畫世家的傳承人,邰立平如今主要做的是創作和恢復工作,“盡最大努力把過去留傳下的老畫樣恢復出來,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此外,他還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拓寬視野,將年輕人的喜好融入到年畫之中。
1月18日,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田家莊鎮北小裏村村民們正在進行年畫印刷。新華社記者 林勝概 攝
新年將至,當地不少村民和邰立平一樣,正在加班加點,套色印刷年畫。“這幾天,家家戶戶就會陸續貼上年畫,迎接新春了。”村民們説。
策劃:令偉家
統籌:張京品 劉雅萱
記者:林勝概